第120节(3 / 4)
第四道题,是告诉你一个州县有多少户百姓,每年两季该缴纳多少赋税,这些钱应该怎么兑换,粮食需要多大的仓库,怎么储存。
小学五六年级都能计算的问题,对郑青鸾真的没有难度。她现在倒怀疑,是不是户部或者工部捅出什么篓子了,他们管着天下钱粮工程水利,真要计算上出现了偏差,可就要了命了。朝廷是不是通过这次秋闱,强调杂学也不可疏忽呢。
郑青鸾心里猜测,手下却没停,稍一计算,也就出了结果。她认真的验算了好几遍,才罢手。
第五道题,是关于河工的。问你要整修一段百里的河堤,应该怎么安排。
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是一道任意发挥题。
要答好这个问题可不容易,因为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想答全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郑青鸾的思路又有惯性。她第一点考虑的不是征集多少人工,需要多长时间。而是想着这河堤的具体位置。在南方和北方是不同的,因为水量有差别。地理环境也很重要,沙土地和山石地是不同的,沙土地要考虑到建筑的牢固性和渗水量,山石地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还有开工所谓时间,因地域的不同,节气的变化,水量都会有变化,所以,确定枯水期很重要。这些都确定以后,还要采集数据计算,要算出河堤的底面宽度,顶面宽地,坡比等等,以保证河堤能顶住压力。确定这些以后,就能算出需要挖掘的土的立方,再计算人工。确定了人工,才能算出需要的钱粮。对于征集河工,她又提出‘以工代赈’,俭省钱粮的举措。在文章的最后,她补充了不少赔偿措施,比如若是发生事故,伤残了赔偿多少,意外死亡了又要赔偿多少。再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侵占了良田,又是怎样的赔偿办法。尽量保证底层百姓的利益。甚至细节到,如若民工在工程期间,生病的话,应有休息的权力,医药费应该报销多少等等。
这道题她答的最认真,不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那些百姓争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尽管这个利益很微小,甚至是渺茫。也许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都会觉得她的想法很可笑,可她也不在乎。她无力与整个社会抗争,但不妨碍她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这道题,她突出了‘科学’和‘人性’。修河堤是一件科学的事情,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是随便给你个数字,就能计算出结果的事。
第六道题,问的很大胆。今年夏天,一道雷劈在了太庙顶上,题目就问你就此事有什么看法。
郑青鸾看完这道题,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哪个二愣子出的题,这个问题也敢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太庙供奉的可是皇家的列祖列宗,雷劈太庙,岂不是说皇家失得。郑青鸾心里顿觉不妙。以她如今的身份,说皇家的是非长短,不管怎么说,都不行。她避开这个问题,把这个时事政治题,完全当做科普说明文在答。阐述雷电这个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再阐述打雷和闪电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光的速度比声快。又讲述了,应该在建筑上安装避雷针,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等等。
她的试卷是单独的,上面那些人想看都能看到。想必这个答案,坐在龙椅上那位是很乐意看到的。他此时绝对是一个乐意相信科学的封建帝王。郑青鸾暗笑。
第七道题,问的比较刁钻,今年豫州等地大旱,题上又问对此事的看法。
又是一道容易误导人的题。出题人似乎一直想把问题往皇家德政方面引。正因为皇家失德,所以才天灾不断。
要是到现在还意识不到事情的蹊跷,郑青鸾就白活了。她恍然记起,萧云峰似乎说过,此次的出题人是帝师平子谦。而他的孙子平秀章正是跟前朝有牵扯的人物。
泰安帝对自己的老师肯定是信任的,出于保密需要,题目他事先也是不知道的。呵呵!这下被坑惨了!
郑青鸾先讲述了如何抗旱救灾。又提出了朝廷应该设立应急体系,准备应急预案等。强调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从气象的角度,解释干旱这一自然现象。
把科普进行到底!闭口不谈政治!
郑青鸾答完这一道题,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九道题已经完成七道了!凭这七道题,落榜是不可能了。
守在门外的嬷嬷们看到这姑娘总算搁下了笔,心里一松。这可是整整一天了,不吃不喝不动,埋头奋笔疾书,谁受得了啊!
光线已经暗淡,郑青鸾摸摸肚子,还真是饿了。她把油灯点了起来,把桌上答好的试卷收好,才拿出食盒里的点心,垫垫肚子。
外面秋风起,卷着树叶肆意飞舞,像是雨又要来了的前兆。郑青鸾的考舍背风,一点也吹不进来,不仅墙壁是暖和的,就连脚下踩的地面也热乎乎的。郑青鸾一笑,这家伙连地暖都折腾出来了,还真是费了不少心呢。
想来今晚能睡个好觉。
☆、第207章 想出去
第二百零六章想出去
果不其然,天黑了下来,雨也下来了。
秋风秋雨助凄凉!这大概是众考生此刻的心声吧。
考试是允许带考篮的,郑青鸾的考篮里就带了小巧的碳炉,紫砂壶也小巧玲珑,只能装下两杯水而已。郑青鸾把碳炉点着,烧起了热水,看着紫砂壶里的热气升腾,心思也有些飘了起来。
今天这试题,明显带着某种针对性。前面是几道杂学,这些学子里,真正精通杂学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折戟沉沙。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改变自身甚至家族的命运。很多寒门学子甚至是靠一族之力才供养出来的,他们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而这些杂学的考题,让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谁能甘心。哪个如今不是心烦意乱满腹牢骚。后面几道题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这股怨气的作用。自古文人多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针砭时弊,嘴上从来没有把门的。似乎谁更激进,谁更有文人气节一般!在这种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他们笔下会留情吗那自然会把皇家骂的狗血淋头。文人的笔有时候比将士手里的刀还可怕!因为他们直指人心! ↑返回顶部↑
小学五六年级都能计算的问题,对郑青鸾真的没有难度。她现在倒怀疑,是不是户部或者工部捅出什么篓子了,他们管着天下钱粮工程水利,真要计算上出现了偏差,可就要了命了。朝廷是不是通过这次秋闱,强调杂学也不可疏忽呢。
郑青鸾心里猜测,手下却没停,稍一计算,也就出了结果。她认真的验算了好几遍,才罢手。
第五道题,是关于河工的。问你要整修一段百里的河堤,应该怎么安排。
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是一道任意发挥题。
要答好这个问题可不容易,因为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想答全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郑青鸾的思路又有惯性。她第一点考虑的不是征集多少人工,需要多长时间。而是想着这河堤的具体位置。在南方和北方是不同的,因为水量有差别。地理环境也很重要,沙土地和山石地是不同的,沙土地要考虑到建筑的牢固性和渗水量,山石地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还有开工所谓时间,因地域的不同,节气的变化,水量都会有变化,所以,确定枯水期很重要。这些都确定以后,还要采集数据计算,要算出河堤的底面宽度,顶面宽地,坡比等等,以保证河堤能顶住压力。确定这些以后,就能算出需要挖掘的土的立方,再计算人工。确定了人工,才能算出需要的钱粮。对于征集河工,她又提出‘以工代赈’,俭省钱粮的举措。在文章的最后,她补充了不少赔偿措施,比如若是发生事故,伤残了赔偿多少,意外死亡了又要赔偿多少。再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侵占了良田,又是怎样的赔偿办法。尽量保证底层百姓的利益。甚至细节到,如若民工在工程期间,生病的话,应有休息的权力,医药费应该报销多少等等。
这道题她答的最认真,不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那些百姓争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尽管这个利益很微小,甚至是渺茫。也许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都会觉得她的想法很可笑,可她也不在乎。她无力与整个社会抗争,但不妨碍她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这道题,她突出了‘科学’和‘人性’。修河堤是一件科学的事情,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是随便给你个数字,就能计算出结果的事。
第六道题,问的很大胆。今年夏天,一道雷劈在了太庙顶上,题目就问你就此事有什么看法。
郑青鸾看完这道题,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哪个二愣子出的题,这个问题也敢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太庙供奉的可是皇家的列祖列宗,雷劈太庙,岂不是说皇家失得。郑青鸾心里顿觉不妙。以她如今的身份,说皇家的是非长短,不管怎么说,都不行。她避开这个问题,把这个时事政治题,完全当做科普说明文在答。阐述雷电这个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再阐述打雷和闪电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光的速度比声快。又讲述了,应该在建筑上安装避雷针,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等等。
她的试卷是单独的,上面那些人想看都能看到。想必这个答案,坐在龙椅上那位是很乐意看到的。他此时绝对是一个乐意相信科学的封建帝王。郑青鸾暗笑。
第七道题,问的比较刁钻,今年豫州等地大旱,题上又问对此事的看法。
又是一道容易误导人的题。出题人似乎一直想把问题往皇家德政方面引。正因为皇家失德,所以才天灾不断。
要是到现在还意识不到事情的蹊跷,郑青鸾就白活了。她恍然记起,萧云峰似乎说过,此次的出题人是帝师平子谦。而他的孙子平秀章正是跟前朝有牵扯的人物。
泰安帝对自己的老师肯定是信任的,出于保密需要,题目他事先也是不知道的。呵呵!这下被坑惨了!
郑青鸾先讲述了如何抗旱救灾。又提出了朝廷应该设立应急体系,准备应急预案等。强调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从气象的角度,解释干旱这一自然现象。
把科普进行到底!闭口不谈政治!
郑青鸾答完这一道题,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九道题已经完成七道了!凭这七道题,落榜是不可能了。
守在门外的嬷嬷们看到这姑娘总算搁下了笔,心里一松。这可是整整一天了,不吃不喝不动,埋头奋笔疾书,谁受得了啊!
光线已经暗淡,郑青鸾摸摸肚子,还真是饿了。她把油灯点了起来,把桌上答好的试卷收好,才拿出食盒里的点心,垫垫肚子。
外面秋风起,卷着树叶肆意飞舞,像是雨又要来了的前兆。郑青鸾的考舍背风,一点也吹不进来,不仅墙壁是暖和的,就连脚下踩的地面也热乎乎的。郑青鸾一笑,这家伙连地暖都折腾出来了,还真是费了不少心呢。
想来今晚能睡个好觉。
☆、第207章 想出去
第二百零六章想出去
果不其然,天黑了下来,雨也下来了。
秋风秋雨助凄凉!这大概是众考生此刻的心声吧。
考试是允许带考篮的,郑青鸾的考篮里就带了小巧的碳炉,紫砂壶也小巧玲珑,只能装下两杯水而已。郑青鸾把碳炉点着,烧起了热水,看着紫砂壶里的热气升腾,心思也有些飘了起来。
今天这试题,明显带着某种针对性。前面是几道杂学,这些学子里,真正精通杂学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折戟沉沙。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改变自身甚至家族的命运。很多寒门学子甚至是靠一族之力才供养出来的,他们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而这些杂学的考题,让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谁能甘心。哪个如今不是心烦意乱满腹牢骚。后面几道题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这股怨气的作用。自古文人多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针砭时弊,嘴上从来没有把门的。似乎谁更激进,谁更有文人气节一般!在这种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他们笔下会留情吗那自然会把皇家骂的狗血淋头。文人的笔有时候比将士手里的刀还可怕!因为他们直指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