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路人甲 第27节(3 / 4)
近段时间可把江村的父老乡亲给喜坏了,平时三五年也不见村里来个陌生人,现在却一波一波跟赶集似的来,一会来个说书的,一会来个唱戏的,搞得村里好似天天在过年一样的热闹。
就连江家的那些帮佣丫头也时常告假去凑热闹,以前这些佣人们聚在一起无非也就说些花啊粉啊的,再不就是村头村尾的小道八卦,现在却不一样了,聊得都是新近听得故事看得戏曲,每每说起来那叫一个神飞色舞,神情激昂,倒显得她们这些家里蹲的小姐们跟不上时尚潮流了一般。
原来自那《三寸金莲》改编的戏曲在各地相继火爆之后,那些原来受聘于天足会或当地政府的戏班子们都在各地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欢迎,况且给那些村民们演戏要求又不严格,只要能清清楚楚的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成功大半了,唱功稍好一些,扮相俊俏一点,那简直就是名角一般的待遇,更主要的是收获还并不低,毕竟他们唱的是露天戏,观众那都是好几个村合在一起的,每家出一点,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因此那些戏班子便决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从此就在各村各镇里唱了。
《三寸金莲》的成功给了他们不少启示,像这样自带流量和爆点的故事拿来改编戏曲是再好不过啊。
于是那《提刑官宋慈》、《才子变身记》也相继被改编成了戏曲,一时间在各地刮起了一股狂热的风潮。
而支付宝先生的大名也几乎是传唱大江南北了。
冬秀自己就不止一次的在别人嘴里听到过自己的笔名了,只暗悔当初怎地不慎重些取名,好歹取个或文艺或霸气的名字啊。
因为这几出戏实在太火了,就连江家也专门叫了戏班子来家里唱了好几场堂会。
出乎冬秀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是《才子变身记》这出非主流的戏最受欢迎。
前半场几乎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而后半场却看得人心有戚戚,不少人都掩面而泣。
“哎,要说咱们女人这命啊,可真是苦透了。”
“可不是,那穷人家的就不说了,就是殷实人家里也不见得轻松,规矩多管教严,四五岁上裹了脚,从此再也没法跑跳,看着丫头们在院里踢毽子不晓得多羡慕。”
“四弟妹,你家冬秀放脚真是因为婆家要求的吗?”
哎,也不知这世道是怎么了,怎么偏要盯着女人的脚做文章呢,这脚都缠了多少年了,祖祖辈辈都那么过来的,怎么又突然不让缠了呢,还说不让娶小脚女人,难道她也该让女儿把脚给放了吗?
吕氏自己可从没想过还能有这一天,以前她为了女儿那双脚发了多少愁啊,生怕别人发现女儿是双天足会受人鄙夷,又怕找不到好亲事,现在却发现那双天足反而成了加分项,她自己也是晕晕乎乎的闹不清,不过以后家里的孙女儿也不会裹脚就是了。
“这倒是真的,他们读书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是不爱小脚的,还特地写信来劝冬秀放脚呢,这都说出嫁从夫,既然女婿不喜,那干脆就放了吧,免得到时候惹人不快,吃亏的还是我们冬秀。”
“这倒也是,你们是不知道,我娘家村里有个老太太,就因为她那在东洋留学的儿子三番五次的写信叫家里女人把脚都放了,可怜她都近六十的人了,能怎么办,最后还不是拗不过儿子,把脚给放了,结果呢,连路都走不稳了,都知道咱们女人裹脚遭罪,难道放脚就不遭罪了?那拧成型的麻花你要硬给掰扯直了,哪那么容易呢,真是净会折腾人,反正我们家淑秀是不会放脚的,我就不信这世道能变得这么快,还有人真会嫌弃小脚。”
总之,跟风放脚的大有人在,坚决不放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冬秀来说已足够欣慰了,何况现在她出门已经没有小屁孩跟在后头骂她“大脚板”了。
自放了脚,不用再穿那小鞋了,冬秀便时常带了丫头出门游玩,当然都是在门前屋后的就近地方。
她们这个地方虽然偏僻闭塞,却也风景独好,青山绿水的一派如画风景,远近又有层层荡开的梯田种满了茶树,偶有采茶女合着清脆的鸟鸣声轻吟浅唱,慢行其间只觉心旷神怡,舒爽不已,倒为这无聊的乡村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心情舒畅,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如神助,正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文章基调就是温情和喜乐,正合了她此时的心境,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雀跃让读者心醉不已。
不说多少少男少女为它所痴迷,就连唐才常这样的大老爷们也是爱不释手,每每读之总是为它那脉脉温情所感动。
古往今来,遵从盲婚哑嫁的婚姻里有多少人能够有幸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呢,爱情,总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那些崔莺莺的故事总是分外能打动那些被礼教禁锢的心灵,而《上错花轿嫁对郎》无疑给这些人描绘了一种最理想的婚姻状态:既是媒妁之言,符合社会观念,又是三媒六聘,得到了亲友祝福,夫妻两人又情投意合、心有灵犀,再来点波折,给生活平添色彩和趣味,这几乎就是所有人希冀的那种天赐姻缘了吧。
特别是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心肠总是分外的柔软而多情,要不然也不能有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了。
而几乎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甫一开始刊载的时候就被这些才子们爱若珍宝了,这标准的小言式文名几乎在瞬间就击中了他们那颗浪漫的心脏,小说中那无处不在的浪漫深情更是让他们欲罢不能,把那连载的章节是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
只恨那《自由谈》的主编油盐不进,硬是不肯把剩下的章节给他们先睹为快,害得他们几乎相思成狂了,每日报童送来报纸时就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幸亏这报社总算靠谱,每日一发,从未间断,叫他们也有个盼头。
要说那鸳鸯蝴蝶派的成员,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少爷小姐,毕竟只有不愁吃喝的人才玩得起浪漫和自由,因为喜爱这篇小说,可给唐才常造成不少甜蜜的烦恼,也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才带得小说一日火过一日。
可能生活就是爱跟人恶作剧吧,在这一片喜乐的氛围中,江家却突然收到一个噩耗:大姐慧秀为全节,自尽了。
冬秀简直不敢相信,若说在最开始嫁人或守寡的时候她受不了打击想不开还可以理解,可后面她的状态分明是越来越好了,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见她偷偷的化了妆呢,一个会想到去打扮自己的女孩子,怎么也不会自杀呀。 ↑返回顶部↑
就连江家的那些帮佣丫头也时常告假去凑热闹,以前这些佣人们聚在一起无非也就说些花啊粉啊的,再不就是村头村尾的小道八卦,现在却不一样了,聊得都是新近听得故事看得戏曲,每每说起来那叫一个神飞色舞,神情激昂,倒显得她们这些家里蹲的小姐们跟不上时尚潮流了一般。
原来自那《三寸金莲》改编的戏曲在各地相继火爆之后,那些原来受聘于天足会或当地政府的戏班子们都在各地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欢迎,况且给那些村民们演戏要求又不严格,只要能清清楚楚的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成功大半了,唱功稍好一些,扮相俊俏一点,那简直就是名角一般的待遇,更主要的是收获还并不低,毕竟他们唱的是露天戏,观众那都是好几个村合在一起的,每家出一点,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因此那些戏班子便决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从此就在各村各镇里唱了。
《三寸金莲》的成功给了他们不少启示,像这样自带流量和爆点的故事拿来改编戏曲是再好不过啊。
于是那《提刑官宋慈》、《才子变身记》也相继被改编成了戏曲,一时间在各地刮起了一股狂热的风潮。
而支付宝先生的大名也几乎是传唱大江南北了。
冬秀自己就不止一次的在别人嘴里听到过自己的笔名了,只暗悔当初怎地不慎重些取名,好歹取个或文艺或霸气的名字啊。
因为这几出戏实在太火了,就连江家也专门叫了戏班子来家里唱了好几场堂会。
出乎冬秀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是《才子变身记》这出非主流的戏最受欢迎。
前半场几乎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而后半场却看得人心有戚戚,不少人都掩面而泣。
“哎,要说咱们女人这命啊,可真是苦透了。”
“可不是,那穷人家的就不说了,就是殷实人家里也不见得轻松,规矩多管教严,四五岁上裹了脚,从此再也没法跑跳,看着丫头们在院里踢毽子不晓得多羡慕。”
“四弟妹,你家冬秀放脚真是因为婆家要求的吗?”
哎,也不知这世道是怎么了,怎么偏要盯着女人的脚做文章呢,这脚都缠了多少年了,祖祖辈辈都那么过来的,怎么又突然不让缠了呢,还说不让娶小脚女人,难道她也该让女儿把脚给放了吗?
吕氏自己可从没想过还能有这一天,以前她为了女儿那双脚发了多少愁啊,生怕别人发现女儿是双天足会受人鄙夷,又怕找不到好亲事,现在却发现那双天足反而成了加分项,她自己也是晕晕乎乎的闹不清,不过以后家里的孙女儿也不会裹脚就是了。
“这倒是真的,他们读书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是不爱小脚的,还特地写信来劝冬秀放脚呢,这都说出嫁从夫,既然女婿不喜,那干脆就放了吧,免得到时候惹人不快,吃亏的还是我们冬秀。”
“这倒也是,你们是不知道,我娘家村里有个老太太,就因为她那在东洋留学的儿子三番五次的写信叫家里女人把脚都放了,可怜她都近六十的人了,能怎么办,最后还不是拗不过儿子,把脚给放了,结果呢,连路都走不稳了,都知道咱们女人裹脚遭罪,难道放脚就不遭罪了?那拧成型的麻花你要硬给掰扯直了,哪那么容易呢,真是净会折腾人,反正我们家淑秀是不会放脚的,我就不信这世道能变得这么快,还有人真会嫌弃小脚。”
总之,跟风放脚的大有人在,坚决不放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冬秀来说已足够欣慰了,何况现在她出门已经没有小屁孩跟在后头骂她“大脚板”了。
自放了脚,不用再穿那小鞋了,冬秀便时常带了丫头出门游玩,当然都是在门前屋后的就近地方。
她们这个地方虽然偏僻闭塞,却也风景独好,青山绿水的一派如画风景,远近又有层层荡开的梯田种满了茶树,偶有采茶女合着清脆的鸟鸣声轻吟浅唱,慢行其间只觉心旷神怡,舒爽不已,倒为这无聊的乡村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心情舒畅,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如神助,正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文章基调就是温情和喜乐,正合了她此时的心境,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雀跃让读者心醉不已。
不说多少少男少女为它所痴迷,就连唐才常这样的大老爷们也是爱不释手,每每读之总是为它那脉脉温情所感动。
古往今来,遵从盲婚哑嫁的婚姻里有多少人能够有幸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呢,爱情,总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那些崔莺莺的故事总是分外能打动那些被礼教禁锢的心灵,而《上错花轿嫁对郎》无疑给这些人描绘了一种最理想的婚姻状态:既是媒妁之言,符合社会观念,又是三媒六聘,得到了亲友祝福,夫妻两人又情投意合、心有灵犀,再来点波折,给生活平添色彩和趣味,这几乎就是所有人希冀的那种天赐姻缘了吧。
特别是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心肠总是分外的柔软而多情,要不然也不能有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了。
而几乎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甫一开始刊载的时候就被这些才子们爱若珍宝了,这标准的小言式文名几乎在瞬间就击中了他们那颗浪漫的心脏,小说中那无处不在的浪漫深情更是让他们欲罢不能,把那连载的章节是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
只恨那《自由谈》的主编油盐不进,硬是不肯把剩下的章节给他们先睹为快,害得他们几乎相思成狂了,每日报童送来报纸时就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幸亏这报社总算靠谱,每日一发,从未间断,叫他们也有个盼头。
要说那鸳鸯蝴蝶派的成员,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少爷小姐,毕竟只有不愁吃喝的人才玩得起浪漫和自由,因为喜爱这篇小说,可给唐才常造成不少甜蜜的烦恼,也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才带得小说一日火过一日。
可能生活就是爱跟人恶作剧吧,在这一片喜乐的氛围中,江家却突然收到一个噩耗:大姐慧秀为全节,自尽了。
冬秀简直不敢相信,若说在最开始嫁人或守寡的时候她受不了打击想不开还可以理解,可后面她的状态分明是越来越好了,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见她偷偷的化了妆呢,一个会想到去打扮自己的女孩子,怎么也不会自杀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