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六章 优劣已分,(3 / 4)
相较而言支持临淄侯的人很少,也颇寒酸,几乎都是记室、令史一类人物,对曹植的赞颂也停留在文采斐然、风雅绝伦的层面,人微言轻撑不起场面。也有袁涣、国渊、何夔之流,言辞温婉不予答复,全然欲置身事外。这结果曹操自然不满意,却无可奈何,他暗中早派校事刘肇探察群臣动向,若有串联之事早反映上来了,既然没有便是大家出自真心,有什么毛病可挑?
即便如此曹操仍不死心,群臣中还有尚书令荀攸、卫尉卿程昱、侍中崔琰没有表态,他们三人的心思曹操也揣测得到,荀攸自荀彧死后愈加谨慎,只思闭门自守远避祸患;崔琰侄女乃曹植之妻,语言颇有挂碍;程昱年事已高且久有退意,又曾为曹丕平定河间之乱帮过忙,不想再趟浑水招惹晚年不安。曹操不愿让他们便宜溜过,只要有丝毫机会就不能放过,数次派人催促,务必要他们上书表态。这三人都是有分量的大臣,哪怕其中有一人能支持曹植,也可大做文章。
但事情的发展大出曹操意料,三日后崔琰露版上书拥护曹丕,在表章中赫然写道:“《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这次征询群臣的回书都是秘密上奏的,既避免群臣串通,也是出于保护大家的一片好心——若日后承继之子得知某些大臣没有保举自己,难免心存芥蒂乃至贬斥加害。如今崔琰露版上奏,书至中台,群僚无不知晓他拥护曹丕,便是把自己的仕宦前途乃至身家性命都拴到了曹丕身上;这还不在紧要,关键是他以《春秋》大义为辞,声言以死捍卫宗法,无异于将曹操的企图昭示天下,将本来心照不宣的事挑明了!
曹操见此表章怨怒不已:“不听你言,孤便是有悖《春秋》大义的昏主;若听你言,你便是捍卫正统的功臣。翻来覆去都是你对,真真狂妄至极!”在他看来崔家既已与曹植结亲,就当全力相挺,可崔琰却公然站到了曹丕一边。日后若曹丕上位,他便是佐命功臣;若曹植上位,他凭借内亲关系也可保无虞,这不是要做不倒翁吗?曹操眼中的崔琰素来是慷慨激昂仗义敢言,但这次的事却使他有了奸猾且无礼的感觉,或许当事者迷,也是崔琰挑明矛盾给他制造了麻烦,他开始厌恶这大胡子了。不过现在他还拿满口大义的崔琰没办法,只能把这笔账记心里,表面还得称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事已至此立曹植为嗣的尝试失败了,而且问题已公开化。可想而知,以后二子拥护者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烈,五官将府和临淄侯府的那些属员也不得不公然开始较量,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完全超出曹操预料,就连他自己也无法扼制这场较量了。
此刻曹操心目中曹植实是不二之选,但在大多数重臣看来却完全不是这样,也不知他们是真心觉得曹丕优秀,还是仅仅出于维护宗法的一贯理念,或是出于自保的考虑不愿干涉。自崔琰上书之后,曹操一连数日没接见外臣,连和洽、杜袭、王粲、杨修等近臣都被挡驾,事到如今他实不知这场征询的闹剧如何收场了,若崔琰不插这一杠,大可将群臣的密奏压下不谈,日后再寻良机,可现在被崔琰搅得沸沸扬扬,立谁为嗣必要有明确说法。他不见外臣是怕有人问起此事不好回答,须想好对策再作计较;可后宫也非清静处,卞氏乃曹丕、曹植之母,心系二子之争,环氏、杜氏、秦氏又与其相厚,这些女人其实比群臣更关心最后结果,拐弯抹角察言观色。曹操心中愈加烦躁,也不愿多见这帮姬妾,每日只与新纳的陈氏在一处温存,观她唱歌跳舞倒也解闷;尤其令曹操欣慰的是,陈氏足不出宫竟也闻曹植贤名,隔三岔五还能唱上两首曹植写的诗歌。
孔桂倒没受不见外臣的限制,还是每天一早必要进宫问安,或陪小公子戏耍,或到曹操眼前天南地北述说一通,都是些没用的笑话。有一次曹操不经意间感叹立嗣之事难以抉择,孔桂满脸堆笑,为他揉着肩膀道:“自古臣尊君命、子从父言,再说立谁为嗣乃家事,您说立谁就立谁,何必再问外臣?”孔桂油滑透顶,从来只赚不赔,摸不准风向岂能随便说话?
曹操听了倒挺痛快,惜乎只能过过耳瘾——事情若真这么容易就好了,魏国新建民心未附,他若一意孤行立曹植为嗣,无异于与众多元老大臣相悖,以后这小朝廷还能稳固吗?昔日孝武帝强悍一世,到晚来不免巫蛊之祸、轮台罪己;光武帝英名盖世,改易嫡子险生波澜。那些一统六合的真命天子尚且栽跟头,何况曹操外敌未除只是个国中之国的“天子”?魏国还禁不起折腾啊!
立曹植下不了决心,立曹丕又不免有些窝心,曹操思来想去久久不能决断。这日他正在楸梓坊闲看陈氏歌舞,内侍来奏,校事卢洪、赵达自许都赶来求见。这二人是干机密差事的,曹操自然要听听他们的消息,却又不愿升殿见其他大臣,便把他们叫到温室小殿相见。
赵、卢二人声名狼藉,却是曹操亲信,在许都监视百官谁敢招惹?真是作威作福横行无忌,曹操点名要整治的大臣他们自然会办,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臣僚,想要安稳度日就拿钱说话呗!赵达倚仗曹操这座靠山巧取豪夺大享富贵,近两年愈加发胖,一张红扑扑的圆脸油光锃亮,挂着俗气的笑容。卢洪却越发精瘦了,狗舌头般一张脸,千沟万壑布满刀刻般的皱纹,其实他也是敲诈勒索无所不为,无奈天生没有发福的命,珍馐美味都填进狗肚子了,光长心眼不长肉。
“自我大魏开国,许都群臣无不俯首钳口,未敢多言。天子也是由衷荣宠,并无怨愤之处……”卢洪将朝廷君臣之态细细道来,甚有得意之色。
曹操听罢却只是冷笑:“是他们真没有不忿之意,还是你们吃饱了贿赂替他们遮掩啊?”一句话吓得卢、赵二人跪倒在地,连称不敢。曹操倒也不深究,沉吟道,“世人皆有两张面皮,阳奉阴违谁不会?许都君臣虽口上不说,心中只怕早已把我比作王莽、董卓,骂上千万遍了!钳人之口易,服人之心难啊……我女儿入宫可得天子宠幸?”
不待卢洪答复,赵达抢着道:“汉天子岂能薄待我大魏公主?大贵人所居宫廷皆由长乐五官史护卫,待遇堪比皇后;二贵人更是时常伴驾,陪天子读书对弈,听说前几日投壶还赢了皇上呢!”
“哦?”这倒令曹操喜出望外,他以二女奉君不过是辖制后宫,岂敢奢望真受宠?刘协投鼠忌器不加迁怒便已万幸,若真能君妃和睦稍解仇怨未尝不是好事。尤其令曹操诧异的是,他原以为宪儿性格温顺或许侥幸能得刘协之宠,没想到受宠的却是性格强悍的节儿,世间男女之事果真难料,“吾女有幸侍奉天子读书,这倒难得。他们都读些什么书?”
卢洪道:“近来天子常召黄门侍郎董遇入宫侍讲,所讲皆是道家老子之学……”话未说完赵达不甘示弱补充道:“昔日侍中荀悦侍讲,说的大半是
他编的《汉纪》,前朝恩怨是是非非,说得皇上五迷三道,才会跟王子服、董承那帮乱臣贼子办糊涂事。这董遇是个老老实实的书生,又是关西人士无甚亲友,讲《老子》可比讲史书稳妥多了,大道无形清静无为,多好啊!”
“无为?无为亦是无所不为,以后外臣侍讲就免了吧。天子年过而立,大可自己习学,不必听别人教谕。那个董遇若真是学问不错,干脆调到幕府为我效力。”曹操仍不敢掉以轻心,刘协绝非前代外戚扶立的那些泛泛小儿可比,玉带诏之事何其凶险,荀彧这等股肱亲信竟也被他感化,这样的天子若生在清平之世岂是寻常之辈?可笑老贼董卓,当初竟以为这小子好控制,还因此废掉了庸庸碌碌的少帝刘辩;现在想来,即便董卓不死于王允、吕布之手,以他那点儿微末心计玩得过刘协吗?越是天长日久体会越清楚,曹操并非从无能之君手中接江山,而是从一个虽有才能却生不逢时的人手里抢天下,焉能不慎?他永远都忘不了玉带诏,忘不了董承等人,忘不了那句“诛此狂悖之臣耳”,多少个噩梦里那纸诏书在眼前晃来晃去,那“耳”字一竖拉来很长,凝聚了刘协毕生之恨,仿佛还在往下滴血……
赵达全没注意到曹操的神情,只顾大唱赞歌:“主公所言极是,有我大魏公爵、大汉丞相在,天子只需垂拱,何必召外臣侍讲研修?这规矩废得好!”
曹操缓过神来又问:“我女既受天子宠幸,那皇后又态度如何?”
卢洪道:“伏皇后也对二位贵人也是青睐有加,听说不敢为尊,私下还与贵人以姊妹相称。”
“哦?”曹操白了卢洪一眼,“难道她就没什么不满?”
赵达回奏:“皇后不过一女子,其父又已亡故,自保不暇焉敢造次?”
曹操见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心中颇不耐烦,加重口气道:“真的没有丝毫失德之处?”
卢洪瞧他变了脸色,脑子里这才绕过弯来,赶紧话风一变:“哦哦哦……当然有失德之处啦。昔日她与其父伏完频繁通信干涉外政,董、王伪造密诏谋叛之事也未必没有参与,全赖主公宽仁不加追究忝居后位。近年又因二皇子不得封王颇多怨词,贵人受宠她虽不加颜色,但腹谤总还是免不了的。”所谓“腹谤”乃心中怀怨诅咒,无据可查全凭臆断,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卢洪总算体会了曹操的心思——魏公之女入侍天子岂能屈居贵人之位?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当皇后的,何况曹节已有受宠迹象,皇后就该换换了,哪管伏后有没有失德?
赵达也领会到他的意思了,干脆开门见山:“伏氏乃贼臣董卓为天子所聘,本就疏少懿德,不堪为后,又干涉朝政,屡有妒怨之失。以臣下愚见不如早日废黜,以贵人早正中宫!”
这两条狗还不算太笨……曹操心中暗笑,嘴上却道:“话虽如此,毕竟她也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后,况且伏完尚孝桓帝之女安阳长公主,到底还算皇亲,不宜擅加处置……我看这样吧,暂且不予废黜,先将她兄弟族人在朝为官者罢免,一律就国,以此稍作惩戒。”伏完共有六个儿子,长子伏德已在伏完死后继承不其侯(不其,古县名,属东莱郡,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的爵位,其他子侄在朝为官者也不少,虽都是有职无权的散官,声望却不小。曹操久蓄换后之意,岂能善罢甘休?此举不过是剪除伏氏羽翼,为日后废立之事清障,皇后的位置早晚要归曹家。
两人明知他用意,却不敢点破,反而诚惶诚恐大加赞颂:“主公仁德宽宏,这是他伏氏的侥幸。”
曹操扫视两条走狗,沉默片刻忽然问:“你二人素来谨慎,以往都是一人来向我汇报、一人留在许都以防疏漏,这次为何同来?”
卢、赵二人对望一眼,卢洪强笑道,“我等久在京师,与主公道路远隔,心中时常挂念。此番同到邺城既为禀报诸事,也是向主公问安,以表拳拳之心。”
曹操岂会看不出他俩思忖什么?算来卢洪、赵达效力幕府也有十多年了,资历不可谓不深,如今曹魏开国大封官员,他俩这时跑来,一口一个“大魏”,分明是来讨官的。曹操虽颇多僭越,却不糊涂,魏国朝廷闲职有的是,议郎、郎中之类一抓一大把,难道还安排不下这俩人?可他早拿定主意,有空缺要授予贤才高士,用以邀买人心,绝不能让臭名昭著之人玷污自己朝堂。董昭尚不能入选,何况两条狗?想至此曹操假装糊涂,乔模乔样叹了口气:“唉!也难得你二人这片心意。”
赵达信以为真,忙收起素常那张笑脸,扮作愁苦道:“我二人受主公之恩,委以心腹之任。虽然十余年来恪尽职守,不敢有负嘱托,但身在许都也常惦念主公,若能回您身边任职,日日相伴该多好啊!” ↑返回顶部↑
即便如此曹操仍不死心,群臣中还有尚书令荀攸、卫尉卿程昱、侍中崔琰没有表态,他们三人的心思曹操也揣测得到,荀攸自荀彧死后愈加谨慎,只思闭门自守远避祸患;崔琰侄女乃曹植之妻,语言颇有挂碍;程昱年事已高且久有退意,又曾为曹丕平定河间之乱帮过忙,不想再趟浑水招惹晚年不安。曹操不愿让他们便宜溜过,只要有丝毫机会就不能放过,数次派人催促,务必要他们上书表态。这三人都是有分量的大臣,哪怕其中有一人能支持曹植,也可大做文章。
但事情的发展大出曹操意料,三日后崔琰露版上书拥护曹丕,在表章中赫然写道:“《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这次征询群臣的回书都是秘密上奏的,既避免群臣串通,也是出于保护大家的一片好心——若日后承继之子得知某些大臣没有保举自己,难免心存芥蒂乃至贬斥加害。如今崔琰露版上奏,书至中台,群僚无不知晓他拥护曹丕,便是把自己的仕宦前途乃至身家性命都拴到了曹丕身上;这还不在紧要,关键是他以《春秋》大义为辞,声言以死捍卫宗法,无异于将曹操的企图昭示天下,将本来心照不宣的事挑明了!
曹操见此表章怨怒不已:“不听你言,孤便是有悖《春秋》大义的昏主;若听你言,你便是捍卫正统的功臣。翻来覆去都是你对,真真狂妄至极!”在他看来崔家既已与曹植结亲,就当全力相挺,可崔琰却公然站到了曹丕一边。日后若曹丕上位,他便是佐命功臣;若曹植上位,他凭借内亲关系也可保无虞,这不是要做不倒翁吗?曹操眼中的崔琰素来是慷慨激昂仗义敢言,但这次的事却使他有了奸猾且无礼的感觉,或许当事者迷,也是崔琰挑明矛盾给他制造了麻烦,他开始厌恶这大胡子了。不过现在他还拿满口大义的崔琰没办法,只能把这笔账记心里,表面还得称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事已至此立曹植为嗣的尝试失败了,而且问题已公开化。可想而知,以后二子拥护者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烈,五官将府和临淄侯府的那些属员也不得不公然开始较量,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完全超出曹操预料,就连他自己也无法扼制这场较量了。
此刻曹操心目中曹植实是不二之选,但在大多数重臣看来却完全不是这样,也不知他们是真心觉得曹丕优秀,还是仅仅出于维护宗法的一贯理念,或是出于自保的考虑不愿干涉。自崔琰上书之后,曹操一连数日没接见外臣,连和洽、杜袭、王粲、杨修等近臣都被挡驾,事到如今他实不知这场征询的闹剧如何收场了,若崔琰不插这一杠,大可将群臣的密奏压下不谈,日后再寻良机,可现在被崔琰搅得沸沸扬扬,立谁为嗣必要有明确说法。他不见外臣是怕有人问起此事不好回答,须想好对策再作计较;可后宫也非清静处,卞氏乃曹丕、曹植之母,心系二子之争,环氏、杜氏、秦氏又与其相厚,这些女人其实比群臣更关心最后结果,拐弯抹角察言观色。曹操心中愈加烦躁,也不愿多见这帮姬妾,每日只与新纳的陈氏在一处温存,观她唱歌跳舞倒也解闷;尤其令曹操欣慰的是,陈氏足不出宫竟也闻曹植贤名,隔三岔五还能唱上两首曹植写的诗歌。
孔桂倒没受不见外臣的限制,还是每天一早必要进宫问安,或陪小公子戏耍,或到曹操眼前天南地北述说一通,都是些没用的笑话。有一次曹操不经意间感叹立嗣之事难以抉择,孔桂满脸堆笑,为他揉着肩膀道:“自古臣尊君命、子从父言,再说立谁为嗣乃家事,您说立谁就立谁,何必再问外臣?”孔桂油滑透顶,从来只赚不赔,摸不准风向岂能随便说话?
曹操听了倒挺痛快,惜乎只能过过耳瘾——事情若真这么容易就好了,魏国新建民心未附,他若一意孤行立曹植为嗣,无异于与众多元老大臣相悖,以后这小朝廷还能稳固吗?昔日孝武帝强悍一世,到晚来不免巫蛊之祸、轮台罪己;光武帝英名盖世,改易嫡子险生波澜。那些一统六合的真命天子尚且栽跟头,何况曹操外敌未除只是个国中之国的“天子”?魏国还禁不起折腾啊!
立曹植下不了决心,立曹丕又不免有些窝心,曹操思来想去久久不能决断。这日他正在楸梓坊闲看陈氏歌舞,内侍来奏,校事卢洪、赵达自许都赶来求见。这二人是干机密差事的,曹操自然要听听他们的消息,却又不愿升殿见其他大臣,便把他们叫到温室小殿相见。
赵、卢二人声名狼藉,却是曹操亲信,在许都监视百官谁敢招惹?真是作威作福横行无忌,曹操点名要整治的大臣他们自然会办,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臣僚,想要安稳度日就拿钱说话呗!赵达倚仗曹操这座靠山巧取豪夺大享富贵,近两年愈加发胖,一张红扑扑的圆脸油光锃亮,挂着俗气的笑容。卢洪却越发精瘦了,狗舌头般一张脸,千沟万壑布满刀刻般的皱纹,其实他也是敲诈勒索无所不为,无奈天生没有发福的命,珍馐美味都填进狗肚子了,光长心眼不长肉。
“自我大魏开国,许都群臣无不俯首钳口,未敢多言。天子也是由衷荣宠,并无怨愤之处……”卢洪将朝廷君臣之态细细道来,甚有得意之色。
曹操听罢却只是冷笑:“是他们真没有不忿之意,还是你们吃饱了贿赂替他们遮掩啊?”一句话吓得卢、赵二人跪倒在地,连称不敢。曹操倒也不深究,沉吟道,“世人皆有两张面皮,阳奉阴违谁不会?许都君臣虽口上不说,心中只怕早已把我比作王莽、董卓,骂上千万遍了!钳人之口易,服人之心难啊……我女儿入宫可得天子宠幸?”
不待卢洪答复,赵达抢着道:“汉天子岂能薄待我大魏公主?大贵人所居宫廷皆由长乐五官史护卫,待遇堪比皇后;二贵人更是时常伴驾,陪天子读书对弈,听说前几日投壶还赢了皇上呢!”
“哦?”这倒令曹操喜出望外,他以二女奉君不过是辖制后宫,岂敢奢望真受宠?刘协投鼠忌器不加迁怒便已万幸,若真能君妃和睦稍解仇怨未尝不是好事。尤其令曹操诧异的是,他原以为宪儿性格温顺或许侥幸能得刘协之宠,没想到受宠的却是性格强悍的节儿,世间男女之事果真难料,“吾女有幸侍奉天子读书,这倒难得。他们都读些什么书?”
卢洪道:“近来天子常召黄门侍郎董遇入宫侍讲,所讲皆是道家老子之学……”话未说完赵达不甘示弱补充道:“昔日侍中荀悦侍讲,说的大半是
他编的《汉纪》,前朝恩怨是是非非,说得皇上五迷三道,才会跟王子服、董承那帮乱臣贼子办糊涂事。这董遇是个老老实实的书生,又是关西人士无甚亲友,讲《老子》可比讲史书稳妥多了,大道无形清静无为,多好啊!”
“无为?无为亦是无所不为,以后外臣侍讲就免了吧。天子年过而立,大可自己习学,不必听别人教谕。那个董遇若真是学问不错,干脆调到幕府为我效力。”曹操仍不敢掉以轻心,刘协绝非前代外戚扶立的那些泛泛小儿可比,玉带诏之事何其凶险,荀彧这等股肱亲信竟也被他感化,这样的天子若生在清平之世岂是寻常之辈?可笑老贼董卓,当初竟以为这小子好控制,还因此废掉了庸庸碌碌的少帝刘辩;现在想来,即便董卓不死于王允、吕布之手,以他那点儿微末心计玩得过刘协吗?越是天长日久体会越清楚,曹操并非从无能之君手中接江山,而是从一个虽有才能却生不逢时的人手里抢天下,焉能不慎?他永远都忘不了玉带诏,忘不了董承等人,忘不了那句“诛此狂悖之臣耳”,多少个噩梦里那纸诏书在眼前晃来晃去,那“耳”字一竖拉来很长,凝聚了刘协毕生之恨,仿佛还在往下滴血……
赵达全没注意到曹操的神情,只顾大唱赞歌:“主公所言极是,有我大魏公爵、大汉丞相在,天子只需垂拱,何必召外臣侍讲研修?这规矩废得好!”
曹操缓过神来又问:“我女既受天子宠幸,那皇后又态度如何?”
卢洪道:“伏皇后也对二位贵人也是青睐有加,听说不敢为尊,私下还与贵人以姊妹相称。”
“哦?”曹操白了卢洪一眼,“难道她就没什么不满?”
赵达回奏:“皇后不过一女子,其父又已亡故,自保不暇焉敢造次?”
曹操见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心中颇不耐烦,加重口气道:“真的没有丝毫失德之处?”
卢洪瞧他变了脸色,脑子里这才绕过弯来,赶紧话风一变:“哦哦哦……当然有失德之处啦。昔日她与其父伏完频繁通信干涉外政,董、王伪造密诏谋叛之事也未必没有参与,全赖主公宽仁不加追究忝居后位。近年又因二皇子不得封王颇多怨词,贵人受宠她虽不加颜色,但腹谤总还是免不了的。”所谓“腹谤”乃心中怀怨诅咒,无据可查全凭臆断,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卢洪总算体会了曹操的心思——魏公之女入侍天子岂能屈居贵人之位?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当皇后的,何况曹节已有受宠迹象,皇后就该换换了,哪管伏后有没有失德?
赵达也领会到他的意思了,干脆开门见山:“伏氏乃贼臣董卓为天子所聘,本就疏少懿德,不堪为后,又干涉朝政,屡有妒怨之失。以臣下愚见不如早日废黜,以贵人早正中宫!”
这两条狗还不算太笨……曹操心中暗笑,嘴上却道:“话虽如此,毕竟她也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后,况且伏完尚孝桓帝之女安阳长公主,到底还算皇亲,不宜擅加处置……我看这样吧,暂且不予废黜,先将她兄弟族人在朝为官者罢免,一律就国,以此稍作惩戒。”伏完共有六个儿子,长子伏德已在伏完死后继承不其侯(不其,古县名,属东莱郡,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的爵位,其他子侄在朝为官者也不少,虽都是有职无权的散官,声望却不小。曹操久蓄换后之意,岂能善罢甘休?此举不过是剪除伏氏羽翼,为日后废立之事清障,皇后的位置早晚要归曹家。
两人明知他用意,却不敢点破,反而诚惶诚恐大加赞颂:“主公仁德宽宏,这是他伏氏的侥幸。”
曹操扫视两条走狗,沉默片刻忽然问:“你二人素来谨慎,以往都是一人来向我汇报、一人留在许都以防疏漏,这次为何同来?”
卢、赵二人对望一眼,卢洪强笑道,“我等久在京师,与主公道路远隔,心中时常挂念。此番同到邺城既为禀报诸事,也是向主公问安,以表拳拳之心。”
曹操岂会看不出他俩思忖什么?算来卢洪、赵达效力幕府也有十多年了,资历不可谓不深,如今曹魏开国大封官员,他俩这时跑来,一口一个“大魏”,分明是来讨官的。曹操虽颇多僭越,却不糊涂,魏国朝廷闲职有的是,议郎、郎中之类一抓一大把,难道还安排不下这俩人?可他早拿定主意,有空缺要授予贤才高士,用以邀买人心,绝不能让臭名昭著之人玷污自己朝堂。董昭尚不能入选,何况两条狗?想至此曹操假装糊涂,乔模乔样叹了口气:“唉!也难得你二人这片心意。”
赵达信以为真,忙收起素常那张笑脸,扮作愁苦道:“我二人受主公之恩,委以心腹之任。虽然十余年来恪尽职守,不敢有负嘱托,但身在许都也常惦念主公,若能回您身边任职,日日相伴该多好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