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8部_第八章 离间妙计大(1 / 8)
巧施离间
曹军三次渡河绕过潼关在渭南扎营,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原先两军局于狭小一隅,互相牵制难以用武,如今虽然还是对峙,但战场已换成了广阔的关中平原,而曹操的谋划屡屡得手,也使得关中诸军士气低靡。马超等人陷入一片混乱,各部将领想法各不相同,有人主战有人主和,对曹军的行动已无章法可言。马超时而率兵到曹营讨战,曹操不理不睬任其叫嚣。堪堪至九月底,一天比一天冷,韩遂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才拿定主意——与曹操交涉,愿割黄河以西之地请求和解。
使者是军师荀攸接待的,但他却对此事不做意见,直接把书信交到曹操手中,静候答复。曹操看罢韩遂的书信不禁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说割地请和,割的难道不是大汉之地?他想的什么我能猜到,如今天寒地冻,诸部将领又意见不一。他是想暂时罢兵,等熬到来年春暖再做打算。”
“属下如何答复?”
“军师有何看法?”曹操反问道。
荀攸唯恐自己动辄得咎,只是拱手道:“惟丞相之命是听。”
曹操知其所思所想,默然半晌,无奈地摆了摆手:“你先去吧,明日再说。”
贾诩这会儿就坐在大帐角落里检视公文,低着脑袋翻来看去,也不知听没听见方才的谈话。曹操缓缓走到他身边:“文和兄,你在做什么?”虽是上下级,曹操对他却不近不远,带着三分客气。
“随便看看军报。”贾诩略微抬头道,“步骘已诛灭吴巨,交州之地归附孙权……刘璋复遣使者结好刘备,似有援引之意……幽州乌丸轲比能贡献良马千匹……青州又有海盗作乱,已被剿灭……淮南屯民逃役……冀州更易田赋,老百姓似乎有些不满啊!”
曹操见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干脆把话挑明:“韩遂欲割地议和,你以为如何?”
贾诩放下手里的军报,起身拱手:“惟丞相之命是听。”
曹操听他也是这句,不禁笑了:“你这滑头,有话不能直说吗?”
“丞相破敌之策早已成竹于胸,何必更问我辈?”
“哦?”曹操手捋须髯,“那敢问文和,老夫究竟何所思?”
这回再绕不开了,贾诩只得回答:“离间计。”
“哈哈哈……”曹操抚掌大笑,“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思。”其实这不难窥见,曹操从初到潼关收降刘雄起就一直在找机会给关中诸部制造矛盾,南渡设疑兵更是利用了他们各自的心理。只要稍加时日,关中诸部必然内讧,军心生变何以再战?
贾诩冷眼旁观瞧得清清楚楚,既开了口索性把话讲完:“以在下所观,关中诸部最强者无过韩遂、马超。丞相既要离间,便该从他二人下手,前番马超连连挑衅,足见其主战;韩遂今又致书请和,可料二人已生矛盾。兵不厌诈,他既来请和,丞相何不伪许之,令韩、马愈加相疑,伺机破之?”
“好。”曹操脑中灵光一现,已有了下一步计划,“就有劳你转告使者,老夫愿意议和。但恐韩遂所言有诈,眼下还不能收兵。请韩遂来日与我阵前相会,我要好好与他谈谈……”
第二日午后,曹、韩两人会于渭南原野,东边曹军众将率军保驾,西边关中诸将也带兵接应。两军隔半里之遥,曹操带着心腹之将许褚,韩遂身边跟着贴身猛将阎行,四匹马奔至阵中相会。
韩遂边打马边思量:议和之事诸将多有不愿,而今乃一时权宜,到时若论起割分地界之事,我可不能多让。倘若弟兄们失了地盘,岂能与我善罢干休?这事可不好谈啊!
正思忖间已至曹操近前,韩遂刚要抱拳施礼,怎料曹操抢先收住缰绳,笑呵呵拱手道:“文遂兄,别来无恙?”
韩遂一愣,没想到曹操会与自己称兄道弟,而且称呼的是自己昔日的表字,心头一热——只因韩遂的父亲在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被凉州金城郡举孝廉,与曹操同年入仕;虽然韩遂与曹操年龄相仿,但按照老习惯却算作晚辈。当朝丞相、前辈士人叫他声将军已是天大面子,何况以兄弟相称?给脸不能不兜着,韩遂也马上换了副笑脸:“不敢不敢,丞相自折身份了。”
曹操一摆手:“我与令尊同年孝廉,与文遂兄也曾有一面之缘,何必这样生分?”
韩遂早年游学洛阳,是曾与曹操见过面,可当初一个凉州文生,一个朝廷小官,彼此间又能有什么印象?人家既这么念旧,他也只好随着客套:“是啊,昔日一别都三十多年了。”他这么一说,身边阎行直眨巴眼——这两人越说越近,究竟什么交情?
曹操满脸感慨:“唉!三十多年,咱们都老了。”
“丞相所言不虚,往事如过眼烟云。”韩遂也是懂礼之人,还真捧着他聊。
“没想到你我这把年纪还要为敌,这世道真叫人摸不透。”曹操叹了口气,韩遂满心以为他要话归正题,哪知他却接着道,“我年轻时就想建功立业为一代名臣,如今也算得偿所愿,却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的事,这可能就是老态吧。我曹家原非名门望族,不过宦官之后遭人冷眼,被人讥为宦竖遗丑……”
韩遂觉他越聊越远,赶紧打断道:“唉!丞相太过自谦,您祖上乃开国名相曹参,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若非祖宗神灵佑护,您怎么能再登相位驰骋四方,与我们这些人为敌呢?”
原以为这句一出口就能把话题引回来,哪知适得其反,曹操越发详细起来:“你有所不知,虽是曹参之后,支系却有些远。原本倒是泗水沛县之人,但我的七世祖率族西迁,迁到……”刚才还是三十年前的事,这下子聊出好几百年,韩遂也不敢再随便搭茬了。
曹操兴致还挺高,从家世说到籍贯,从籍贯说到幼年之事,从幼年之事说到举孝廉,绕了一大圈才回来。接着又述说自己怎么破的黄巾,怎么在青州为官,怎么隐居读书,怎么回朝廷当典军校尉,怎么辅佐大将军何进辅保少帝登基。他指天画地口若悬河,韩遂渐渐也听进去了——毕竟是有岁数的人,本来就念旧,曹操说的这些韩遂也曾亲身经历,因而感触颇多。 ↑返回顶部↑
曹军三次渡河绕过潼关在渭南扎营,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原先两军局于狭小一隅,互相牵制难以用武,如今虽然还是对峙,但战场已换成了广阔的关中平原,而曹操的谋划屡屡得手,也使得关中诸军士气低靡。马超等人陷入一片混乱,各部将领想法各不相同,有人主战有人主和,对曹军的行动已无章法可言。马超时而率兵到曹营讨战,曹操不理不睬任其叫嚣。堪堪至九月底,一天比一天冷,韩遂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才拿定主意——与曹操交涉,愿割黄河以西之地请求和解。
使者是军师荀攸接待的,但他却对此事不做意见,直接把书信交到曹操手中,静候答复。曹操看罢韩遂的书信不禁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说割地请和,割的难道不是大汉之地?他想的什么我能猜到,如今天寒地冻,诸部将领又意见不一。他是想暂时罢兵,等熬到来年春暖再做打算。”
“属下如何答复?”
“军师有何看法?”曹操反问道。
荀攸唯恐自己动辄得咎,只是拱手道:“惟丞相之命是听。”
曹操知其所思所想,默然半晌,无奈地摆了摆手:“你先去吧,明日再说。”
贾诩这会儿就坐在大帐角落里检视公文,低着脑袋翻来看去,也不知听没听见方才的谈话。曹操缓缓走到他身边:“文和兄,你在做什么?”虽是上下级,曹操对他却不近不远,带着三分客气。
“随便看看军报。”贾诩略微抬头道,“步骘已诛灭吴巨,交州之地归附孙权……刘璋复遣使者结好刘备,似有援引之意……幽州乌丸轲比能贡献良马千匹……青州又有海盗作乱,已被剿灭……淮南屯民逃役……冀州更易田赋,老百姓似乎有些不满啊!”
曹操见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干脆把话挑明:“韩遂欲割地议和,你以为如何?”
贾诩放下手里的军报,起身拱手:“惟丞相之命是听。”
曹操听他也是这句,不禁笑了:“你这滑头,有话不能直说吗?”
“丞相破敌之策早已成竹于胸,何必更问我辈?”
“哦?”曹操手捋须髯,“那敢问文和,老夫究竟何所思?”
这回再绕不开了,贾诩只得回答:“离间计。”
“哈哈哈……”曹操抚掌大笑,“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思。”其实这不难窥见,曹操从初到潼关收降刘雄起就一直在找机会给关中诸部制造矛盾,南渡设疑兵更是利用了他们各自的心理。只要稍加时日,关中诸部必然内讧,军心生变何以再战?
贾诩冷眼旁观瞧得清清楚楚,既开了口索性把话讲完:“以在下所观,关中诸部最强者无过韩遂、马超。丞相既要离间,便该从他二人下手,前番马超连连挑衅,足见其主战;韩遂今又致书请和,可料二人已生矛盾。兵不厌诈,他既来请和,丞相何不伪许之,令韩、马愈加相疑,伺机破之?”
“好。”曹操脑中灵光一现,已有了下一步计划,“就有劳你转告使者,老夫愿意议和。但恐韩遂所言有诈,眼下还不能收兵。请韩遂来日与我阵前相会,我要好好与他谈谈……”
第二日午后,曹、韩两人会于渭南原野,东边曹军众将率军保驾,西边关中诸将也带兵接应。两军隔半里之遥,曹操带着心腹之将许褚,韩遂身边跟着贴身猛将阎行,四匹马奔至阵中相会。
韩遂边打马边思量:议和之事诸将多有不愿,而今乃一时权宜,到时若论起割分地界之事,我可不能多让。倘若弟兄们失了地盘,岂能与我善罢干休?这事可不好谈啊!
正思忖间已至曹操近前,韩遂刚要抱拳施礼,怎料曹操抢先收住缰绳,笑呵呵拱手道:“文遂兄,别来无恙?”
韩遂一愣,没想到曹操会与自己称兄道弟,而且称呼的是自己昔日的表字,心头一热——只因韩遂的父亲在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被凉州金城郡举孝廉,与曹操同年入仕;虽然韩遂与曹操年龄相仿,但按照老习惯却算作晚辈。当朝丞相、前辈士人叫他声将军已是天大面子,何况以兄弟相称?给脸不能不兜着,韩遂也马上换了副笑脸:“不敢不敢,丞相自折身份了。”
曹操一摆手:“我与令尊同年孝廉,与文遂兄也曾有一面之缘,何必这样生分?”
韩遂早年游学洛阳,是曾与曹操见过面,可当初一个凉州文生,一个朝廷小官,彼此间又能有什么印象?人家既这么念旧,他也只好随着客套:“是啊,昔日一别都三十多年了。”他这么一说,身边阎行直眨巴眼——这两人越说越近,究竟什么交情?
曹操满脸感慨:“唉!三十多年,咱们都老了。”
“丞相所言不虚,往事如过眼烟云。”韩遂也是懂礼之人,还真捧着他聊。
“没想到你我这把年纪还要为敌,这世道真叫人摸不透。”曹操叹了口气,韩遂满心以为他要话归正题,哪知他却接着道,“我年轻时就想建功立业为一代名臣,如今也算得偿所愿,却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的事,这可能就是老态吧。我曹家原非名门望族,不过宦官之后遭人冷眼,被人讥为宦竖遗丑……”
韩遂觉他越聊越远,赶紧打断道:“唉!丞相太过自谦,您祖上乃开国名相曹参,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若非祖宗神灵佑护,您怎么能再登相位驰骋四方,与我们这些人为敌呢?”
原以为这句一出口就能把话题引回来,哪知适得其反,曹操越发详细起来:“你有所不知,虽是曹参之后,支系却有些远。原本倒是泗水沛县之人,但我的七世祖率族西迁,迁到……”刚才还是三十年前的事,这下子聊出好几百年,韩遂也不敢再随便搭茬了。
曹操兴致还挺高,从家世说到籍贯,从籍贯说到幼年之事,从幼年之事说到举孝廉,绕了一大圈才回来。接着又述说自己怎么破的黄巾,怎么在青州为官,怎么隐居读书,怎么回朝廷当典军校尉,怎么辅佐大将军何进辅保少帝登基。他指天画地口若悬河,韩遂渐渐也听进去了——毕竟是有岁数的人,本来就念旧,曹操说的这些韩遂也曾亲身经历,因而感触颇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