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要狠抓落实(1 / 2)
担当不仅是挂在嘴边说说,在心里随意想想,而且要付诸实践、抓好落实,在平常的实践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才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抓落实中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是抓不好落实、谈不上担当的。抓落实要敢于碰硬、迎难而上,也要因地制宜和创新观念,还要敢于牺牲,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怕麻烦者,不抓事,最终误了事,领导批评,群众不满,结果更麻烦;怕碰钉子者,不揽事,结果是事事干不成,事事碰钉子;怕吃亏者,不干事,结果是一事无成吃大亏;怕得罪人者,讨好少数,结果是得罪了多数。当党员干部将担当作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才能尽显风范,有可能真正成为尽责有为的好干部。
★充分认识不抓落实的危害
狠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狠抓落实”,是各地各部门布置任务时经常强调的要求。许多会议、讲话和文件,往往离不开“狠抓落实”这一条。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抓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积极的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干部不抓落实或抓不好落实的问题。一是“浮”。工作作风漂浮,不深入、不踏实,犹如墙上芦苇、井中葫芦,立不起来,沉不下去。对中央和上级的政策措施、工作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不研究问题,文件和讲话中充斥着套话、空话。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严格的督促检查。二是“懒”。没有争创一流业绩的劲头,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缺乏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精神,办事拖拉,不讲效率,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该干的事不干。三是“散”。作风涣散,组织纪律性差,随意对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无视其科学性,割裂其完整性,只取所需,为己所用,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四是“粗”。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抓而不实、抓而不力,满足于“差不多”。五是“怯”。水平低,能力差,一遇问题就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怕字当头,患得患失,一提落实就发怵,碰到问题躲着走。六是“吹”。爱说大话,好放空炮,光打雷不下雨,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七是“虚”。华而不实,虚报浮夸,摆花架子,搞假招子,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工作没做多少,汇报却头头是道。
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很有意见,也深感忧虑。如果我们不加以反对并及时纠正,任其发展,积弊成疾,就会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不到实处,发生政策落空、政令不畅现象;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停滞不前,错失发展机遇;导致干部作风松散浮夸,损害党群关系;导致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引发严重的突发性和群体ing事件,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落实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既不会自动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落实不落实,关系事业成败。狠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从这样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狠抓落实才有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担当的本质是一个实践问题
曾国藩曾说:“天下大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挺就是担当。担当须实干,这是曾国藩人生的深刻总结,也正是担当的内在要求。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那么,任何缜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政策、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任何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重要的会议精神,都只是“画饼充饥”;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任何辉煌的前景、宏伟的蓝图、理想的目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老百姓说得好:“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人讲: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二是反过来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无论是正过来还是反过去,它所强调的还是一个人要有责任,要有担当,要狠抓落实。担当,要努力办好小事。担当事业应在每一个细微环节上倾尽心力、精益求精。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的“环大西洋”号海轮遇难沉没后,人们通过海轮上遗留下来的记录资料发现,在这场事故中,船上1名船员每个人都只做错了一点点,然而就是每个人的这一点点,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每个人在小事上多一点担当,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忽视小事。担当,要勤勉办好实事。担当既是一种状态和过程,也是一种成效。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跟风作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袁隆平大学毕业后,把广阔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实验室,几十年如一日泡在稻田里,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强优高产杂交水稻,靠勤勉和务实,担当起了解决中国和世界人口粮食问题的空前重任。务实才是真担当。担当,要尽力办好难事。办难事,是检验担当水平的重要标尺。担当难事,倡导的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完成党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工作,领导干部要“言必信,行必果”,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分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做到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重落实。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当前,我国改革攻坚仍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少。敢于面对矛盾,善于解决难题,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改造自己,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能够稳得住心神,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缠能够守得住操守。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党员干部要经常到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到矛盾多的岗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意志、砥砺品质,在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培养担当精神。要注意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精神改进作风,反对假大空、杜绝庸懒散、力戒私奢贪,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把担当精神体现在提高执行力上
执行力是一个对终极效果的评价。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施政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一是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要有正确科学的决策,更要有坚强有力的执行。执行力的一大命题就是它是对终极效果的检验,执行力的强弱和我们的工作效果息息相关。执行力的强弱,不仅体现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速度的快慢,同时也决定着发展质量的好坏。执行力强工作就有成效,执行力弱就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发展。
把工作抓出成效,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考验的是执行力和能力,体现的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一项工作布置之后,抓而不紧、不实、不到位,首先反映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力不强,没有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坚决贯彻组织决策部署。同时,能不能把工作抓出成效,对各级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是现实的考验,根本上体现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把每项工作都抓出成效了,还能有效激发信心和士气,促进干部群众精气神的进一步提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政府具有较强执行力是分不开的。有关部门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决策,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认真执行决策,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制定出来,应当迅速组织起高层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执行力的机制,把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当前导致执行不力、政令不通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态度问题。在执行落实中应付了事,“不作为”“混日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被动执行。推一推,动一动;赶一赶,挪一挪,不推不赶就原地踏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能力问题。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中唯规定是从,照本宣科,只当“复印机”“传声筒”“二传手”。上级布置跟布置,上级开会跟开会,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三是品德问题。没有大局意识,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抗拒执行或是有选择性地执行,有利可图的就执行,无利可图的就不执行,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以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整体发展大局。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于己有益的“抢滩登陆”,于己无益的“高高挂起”。
执行力是决定事业发展成败之关键。结合中国国情,行政体制改革至今,战略目标是明确的,但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就成为了政府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软肋”。所以,我们大力加强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不能将政策只停留在文件上。要提高执行力,关键是要坚持做好四点:一是岗位职责激发执行力。为政之要,重在履职。要深化机制改革,设岗定责,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原则,建立责任目标管理制,做到责任到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勇担重责、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执行上级决策,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执行不力作开脱或搪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做到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二是学习思考提高执行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靠学习和思考来不断提升。对于一项具体工作,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从职责范围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思考,就会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三是真抓实干体现执行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执行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体现办事的速度和力度。既要学会抓重点工作,克难求进,确保整体工作有主有次、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地推进,也要重视抓基础工作。善于从大处着眼,又要能够从小处入手,把每项工作都细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操作、合标准的具体环节,真正把上级的决策落到实处。四是监督奖惩检验执行力。建立健全执行的责任、考评、问责等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把落实执行情况作为干部立功受奖、提拔使用和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追究其责任。对因执行不力,贻误工作、贻误发展的要追究责任。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绷紧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单位、每个领导干部都树立“无功即是过”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拼搏开拓的精神、以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
★言出必行才是有担当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美德。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就会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一字千钧,千万不要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战国虽然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十分**的年代,但是当时的社会根基——精神道德还是十分高尚的。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人们有着普遍的自由,能够任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思想,所以才形成了“百家争鸣”。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就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社会里的成年男子,即匹夫之间的约定都不失信于对方,保证了乡土社会伦理的正常维持与运转。正所谓:匹夫约言,尚不失信。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至前64年在位,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在与公子纠争位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成为国君。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厉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齐桓公言出必行,即便是称霸之后也是如此。
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失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齐桓公答应了,并与鲁庄公约定在柯地会盟。同时,桓公以周王之命通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他们在三月朔日参加这一会盟。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将军曹沫请求一同前往。鲁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曹沫说:“我去了就会一雪前耻。”鲁庄公说:“如何雪耻?”曹沫说:“您不用担心,到时就知道了。”庄公说:“我去参加这次会盟,就如同再败了一次,如果能一雪前耻,我听你的!”于是,庄公便带曹沫一同参加会盟。
这次会盟隆重而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士兵把守两侧,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端坐在盟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庄公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鲁庄公来到会场,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正要走入盟坛时,侍从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侍从后退几步,于是鲁庄公与曹沫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顿时齐桓公被吓得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将军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强鲁弱,你们出兵侵略鲁国,实在是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你说应该怎么办?”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曹沫说:“那么请你归还被侵略的城池!”齐桓公连忙答应,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订盟约。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
齐国许多大臣愤愤不平,要求桓公毁约,桓公说:“寡人已经向曹沫许诺了!普通人许诺尚且能兑现,何况我这个一国之君呢?”后来,齐桓公把汶阳之地还给了鲁国。这非但没有削弱齐国的地位,诸侯看见齐国这样讲信用,言出必行,于是都信任齐国,依附于齐国。齐国也一直稳稳地占据着春秋霸主的地位。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旺,国无诚信不稳。诚信作为一种为政之道,自古被视为治国安邦的法则,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政令信则国强,政令不信则国弱。先秦时期,商鞅为了变法而立木取信;三国时期,曹操为了令行禁止,而挥剑割发;隋文帝为了取信于民,严惩恶子,感召天下。相反,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失信丧国,背负千载骂名。实践证明,言行一致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言行不一,轻则误事误人,重则误党误国。列宁曾经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走向政治上的灭亡。”一个政党,如果不坚持言行一致,黑白颠倒,假大空横行,终究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曾沉痛地反思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这是造成苏共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不久,有人曾问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共产党与国民党有什么不同,张将军掷地有声地回答:“一是纲领不同;二是共产党言行一致。”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言行一致的作风,背离言行一致的要求,不仅党内信任不能建立,铁的纪律不能执行,还将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怀疑,人心涣散,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信用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品德。现实生活中,一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就能一呼百应,相反,那些“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领导干部,往往是讲话没人信,做人没人服,干事没人跟。一些善于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能够骗得一时信任,达到短期目的,获取眼前利益,但迟早会被组织识破,遭大家唾弃。成克杰曾在人前说“想想还有人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这个当主席的连觉也睡不着”,在人后却贪财好色、寡廉鲜耻。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在会上表态“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对圈内人却说“我在会上讲的是说给别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这种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最终使他们身败名裂。只有做本色人、讲真心话、办实在事,才会赢得他人信任。只有守信于己、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百年灵(breitling)是一家瑞士钟表企业,创建于1884年,是生产款式新颖独特、耐用的多用途手表的翘首。公司开始主要是生产怀表等计时器,1914年开始为军队生产带计秒和夜光的手表,1969年,百年灵发明了自动上条计时机芯,成为自动计时腕表的始祖。作为一家有10年历史的老店,百年灵强调信誉和承诺。“在百年灵,我们不会将过去的成就挂在嘴边,但是我们会言出必行,只要是做出的决定就一定会收获结果,我们只谈切实可行的事情。”百年灵的副总裁让·保罗·吉拉尔丹如是说。正是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承诺才使得百年灵能够获得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的认证。自1999年开始,百年灵几乎所有的手表都获得了cosc认证。在cosc机芯认证方面,百年灵排名第三,仅次于劳力士和欧米茄。196年,百年灵航空计时宇航员飞行腕表首次出现在斯科特·卡朋特的手腕上,经历了首次零重力飞行之旅,成为世界上第一枚遨游太空的计时腕表。
★担当要注意结果导向
“结果导向”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主要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和客户满意度)。“结果导向”的观点认为,经营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均要符合结果的要求,否则没有价值和意义。领导干部在担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结果导向。“结果”是考查领导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方面,是考查领导干部能否担当、是否担当的重要指标。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理想主义的猪和一头结果导向的猪,分别创业组建了房地产公司。理想主义的猪一向追求完美,他想,企业做大,首先必须有一套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只要能够有效管理和合理评估每只理想主义的猪的工作,在一个完善的管理团队中,所有这些理想主义的猪各司其职,就可以推动企业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结果导向的猪做事一向实际,他想,企业最终要靠业绩说话,而良好的业绩首先必须有良好的销售。于是他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建造并且销售房子,又通过销售结果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他也设立了一套很好的激励制度,重奖当月为销售作出重大贡献的结果导向的猪。一年过去了,双方比较创业的结果,理想主义的猪居然不如结果导向的猪的一半。 ↑返回顶部↑
★充分认识不抓落实的危害
狠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狠抓落实”,是各地各部门布置任务时经常强调的要求。许多会议、讲话和文件,往往离不开“狠抓落实”这一条。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抓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积极的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干部不抓落实或抓不好落实的问题。一是“浮”。工作作风漂浮,不深入、不踏实,犹如墙上芦苇、井中葫芦,立不起来,沉不下去。对中央和上级的政策措施、工作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不研究问题,文件和讲话中充斥着套话、空话。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严格的督促检查。二是“懒”。没有争创一流业绩的劲头,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缺乏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精神,办事拖拉,不讲效率,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该干的事不干。三是“散”。作风涣散,组织纪律性差,随意对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无视其科学性,割裂其完整性,只取所需,为己所用,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四是“粗”。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抓而不实、抓而不力,满足于“差不多”。五是“怯”。水平低,能力差,一遇问题就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怕字当头,患得患失,一提落实就发怵,碰到问题躲着走。六是“吹”。爱说大话,好放空炮,光打雷不下雨,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七是“虚”。华而不实,虚报浮夸,摆花架子,搞假招子,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工作没做多少,汇报却头头是道。
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很有意见,也深感忧虑。如果我们不加以反对并及时纠正,任其发展,积弊成疾,就会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不到实处,发生政策落空、政令不畅现象;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停滞不前,错失发展机遇;导致干部作风松散浮夸,损害党群关系;导致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引发严重的突发性和群体ing事件,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落实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既不会自动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落实不落实,关系事业成败。狠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从这样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狠抓落实才有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担当的本质是一个实践问题
曾国藩曾说:“天下大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挺就是担当。担当须实干,这是曾国藩人生的深刻总结,也正是担当的内在要求。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那么,任何缜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政策、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任何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重要的会议精神,都只是“画饼充饥”;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任何辉煌的前景、宏伟的蓝图、理想的目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老百姓说得好:“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人讲: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二是反过来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无论是正过来还是反过去,它所强调的还是一个人要有责任,要有担当,要狠抓落实。担当,要努力办好小事。担当事业应在每一个细微环节上倾尽心力、精益求精。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的“环大西洋”号海轮遇难沉没后,人们通过海轮上遗留下来的记录资料发现,在这场事故中,船上1名船员每个人都只做错了一点点,然而就是每个人的这一点点,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每个人在小事上多一点担当,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忽视小事。担当,要勤勉办好实事。担当既是一种状态和过程,也是一种成效。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跟风作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袁隆平大学毕业后,把广阔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实验室,几十年如一日泡在稻田里,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强优高产杂交水稻,靠勤勉和务实,担当起了解决中国和世界人口粮食问题的空前重任。务实才是真担当。担当,要尽力办好难事。办难事,是检验担当水平的重要标尺。担当难事,倡导的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完成党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工作,领导干部要“言必信,行必果”,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分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做到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重落实。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当前,我国改革攻坚仍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少。敢于面对矛盾,善于解决难题,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改造自己,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能够稳得住心神,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缠能够守得住操守。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党员干部要经常到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到矛盾多的岗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意志、砥砺品质,在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培养担当精神。要注意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精神改进作风,反对假大空、杜绝庸懒散、力戒私奢贪,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把担当精神体现在提高执行力上
执行力是一个对终极效果的评价。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施政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一是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要有正确科学的决策,更要有坚强有力的执行。执行力的一大命题就是它是对终极效果的检验,执行力的强弱和我们的工作效果息息相关。执行力的强弱,不仅体现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速度的快慢,同时也决定着发展质量的好坏。执行力强工作就有成效,执行力弱就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发展。
把工作抓出成效,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考验的是执行力和能力,体现的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一项工作布置之后,抓而不紧、不实、不到位,首先反映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力不强,没有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坚决贯彻组织决策部署。同时,能不能把工作抓出成效,对各级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是现实的考验,根本上体现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把每项工作都抓出成效了,还能有效激发信心和士气,促进干部群众精气神的进一步提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政府具有较强执行力是分不开的。有关部门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决策,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认真执行决策,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制定出来,应当迅速组织起高层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执行力的机制,把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当前导致执行不力、政令不通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态度问题。在执行落实中应付了事,“不作为”“混日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被动执行。推一推,动一动;赶一赶,挪一挪,不推不赶就原地踏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能力问题。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中唯规定是从,照本宣科,只当“复印机”“传声筒”“二传手”。上级布置跟布置,上级开会跟开会,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三是品德问题。没有大局意识,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抗拒执行或是有选择性地执行,有利可图的就执行,无利可图的就不执行,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以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整体发展大局。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于己有益的“抢滩登陆”,于己无益的“高高挂起”。
执行力是决定事业发展成败之关键。结合中国国情,行政体制改革至今,战略目标是明确的,但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就成为了政府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软肋”。所以,我们大力加强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不能将政策只停留在文件上。要提高执行力,关键是要坚持做好四点:一是岗位职责激发执行力。为政之要,重在履职。要深化机制改革,设岗定责,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原则,建立责任目标管理制,做到责任到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勇担重责、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执行上级决策,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执行不力作开脱或搪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做到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二是学习思考提高执行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靠学习和思考来不断提升。对于一项具体工作,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从职责范围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思考,就会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三是真抓实干体现执行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执行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体现办事的速度和力度。既要学会抓重点工作,克难求进,确保整体工作有主有次、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地推进,也要重视抓基础工作。善于从大处着眼,又要能够从小处入手,把每项工作都细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操作、合标准的具体环节,真正把上级的决策落到实处。四是监督奖惩检验执行力。建立健全执行的责任、考评、问责等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把落实执行情况作为干部立功受奖、提拔使用和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追究其责任。对因执行不力,贻误工作、贻误发展的要追究责任。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绷紧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单位、每个领导干部都树立“无功即是过”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拼搏开拓的精神、以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
★言出必行才是有担当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美德。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就会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一字千钧,千万不要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战国虽然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十分**的年代,但是当时的社会根基——精神道德还是十分高尚的。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人们有着普遍的自由,能够任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思想,所以才形成了“百家争鸣”。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就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社会里的成年男子,即匹夫之间的约定都不失信于对方,保证了乡土社会伦理的正常维持与运转。正所谓:匹夫约言,尚不失信。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至前64年在位,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在与公子纠争位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成为国君。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厉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齐桓公言出必行,即便是称霸之后也是如此。
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失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齐桓公答应了,并与鲁庄公约定在柯地会盟。同时,桓公以周王之命通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他们在三月朔日参加这一会盟。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将军曹沫请求一同前往。鲁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曹沫说:“我去了就会一雪前耻。”鲁庄公说:“如何雪耻?”曹沫说:“您不用担心,到时就知道了。”庄公说:“我去参加这次会盟,就如同再败了一次,如果能一雪前耻,我听你的!”于是,庄公便带曹沫一同参加会盟。
这次会盟隆重而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士兵把守两侧,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端坐在盟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庄公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鲁庄公来到会场,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正要走入盟坛时,侍从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侍从后退几步,于是鲁庄公与曹沫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顿时齐桓公被吓得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将军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强鲁弱,你们出兵侵略鲁国,实在是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你说应该怎么办?”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曹沫说:“那么请你归还被侵略的城池!”齐桓公连忙答应,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订盟约。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
齐国许多大臣愤愤不平,要求桓公毁约,桓公说:“寡人已经向曹沫许诺了!普通人许诺尚且能兑现,何况我这个一国之君呢?”后来,齐桓公把汶阳之地还给了鲁国。这非但没有削弱齐国的地位,诸侯看见齐国这样讲信用,言出必行,于是都信任齐国,依附于齐国。齐国也一直稳稳地占据着春秋霸主的地位。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旺,国无诚信不稳。诚信作为一种为政之道,自古被视为治国安邦的法则,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政令信则国强,政令不信则国弱。先秦时期,商鞅为了变法而立木取信;三国时期,曹操为了令行禁止,而挥剑割发;隋文帝为了取信于民,严惩恶子,感召天下。相反,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失信丧国,背负千载骂名。实践证明,言行一致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言行不一,轻则误事误人,重则误党误国。列宁曾经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走向政治上的灭亡。”一个政党,如果不坚持言行一致,黑白颠倒,假大空横行,终究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曾沉痛地反思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这是造成苏共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不久,有人曾问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共产党与国民党有什么不同,张将军掷地有声地回答:“一是纲领不同;二是共产党言行一致。”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言行一致的作风,背离言行一致的要求,不仅党内信任不能建立,铁的纪律不能执行,还将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怀疑,人心涣散,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信用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品德。现实生活中,一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就能一呼百应,相反,那些“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领导干部,往往是讲话没人信,做人没人服,干事没人跟。一些善于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能够骗得一时信任,达到短期目的,获取眼前利益,但迟早会被组织识破,遭大家唾弃。成克杰曾在人前说“想想还有人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这个当主席的连觉也睡不着”,在人后却贪财好色、寡廉鲜耻。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在会上表态“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对圈内人却说“我在会上讲的是说给别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这种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最终使他们身败名裂。只有做本色人、讲真心话、办实在事,才会赢得他人信任。只有守信于己、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百年灵(breitling)是一家瑞士钟表企业,创建于1884年,是生产款式新颖独特、耐用的多用途手表的翘首。公司开始主要是生产怀表等计时器,1914年开始为军队生产带计秒和夜光的手表,1969年,百年灵发明了自动上条计时机芯,成为自动计时腕表的始祖。作为一家有10年历史的老店,百年灵强调信誉和承诺。“在百年灵,我们不会将过去的成就挂在嘴边,但是我们会言出必行,只要是做出的决定就一定会收获结果,我们只谈切实可行的事情。”百年灵的副总裁让·保罗·吉拉尔丹如是说。正是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承诺才使得百年灵能够获得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的认证。自1999年开始,百年灵几乎所有的手表都获得了cosc认证。在cosc机芯认证方面,百年灵排名第三,仅次于劳力士和欧米茄。196年,百年灵航空计时宇航员飞行腕表首次出现在斯科特·卡朋特的手腕上,经历了首次零重力飞行之旅,成为世界上第一枚遨游太空的计时腕表。
★担当要注意结果导向
“结果导向”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主要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和客户满意度)。“结果导向”的观点认为,经营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均要符合结果的要求,否则没有价值和意义。领导干部在担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结果导向。“结果”是考查领导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方面,是考查领导干部能否担当、是否担当的重要指标。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理想主义的猪和一头结果导向的猪,分别创业组建了房地产公司。理想主义的猪一向追求完美,他想,企业做大,首先必须有一套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只要能够有效管理和合理评估每只理想主义的猪的工作,在一个完善的管理团队中,所有这些理想主义的猪各司其职,就可以推动企业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结果导向的猪做事一向实际,他想,企业最终要靠业绩说话,而良好的业绩首先必须有良好的销售。于是他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建造并且销售房子,又通过销售结果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他也设立了一套很好的激励制度,重奖当月为销售作出重大贡献的结果导向的猪。一年过去了,双方比较创业的结果,理想主义的猪居然不如结果导向的猪的一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