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输机(8 / 10)
an-70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桨扇发动机的军用运输机。桨扇发动机是介于螺旋桨和涡扇发动机之间的一种高亚音速推进方式,通过喷气发动机驱动多片桨叶,获得比传统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更好的推进性能,推进效率、燃油消耗率都明显优于传统螺旋桨、涡桨或涡扇发动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速度与低油耗之间的矛盾。美欧等国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试制,但第一个成功应用的飞机是an-70。
an-70包括4台桨扇发动机和大推力对转桨扇,以最大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时飞行时,油耗比其他同级别运输机要少20%~30%。此外,该机具有较高的战场适应性,可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水泥跑道或未经铺设的600~900米跑道上起降。
an-70货仓容积是c-130的3倍,载重高达40吨以上,可一次运送300名士兵或17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俄罗斯95%以上的军事装备都可以通过该机进行运送。an-70配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货物装卸系统,可执行各种高度的空投任务,单件空投物品重达20吨,尤其是在超低空空投方面能力突出。
更重要的是,an-70具有低廉的全寿命费用和饱满的出勤率,销售价格仅为同类美制运输机的一半,其生产、维护成本比起美制c-17、c-130j等运输机也低得多,在众多国家需要新型运输机的21世纪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动荡局势下的半成品
虽然an-70代表了当前最尖端的运输机研制、生产技术,但它无法像美制运输机一样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完成开发,而是受到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命运非常坎坷。
an-70的研制工作可以追溯到1975年,可是an-70还没有造出来,苏联就解体了,拥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乌克兰又缺乏研制如此高端飞机的相应财力,这对an-70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尽管如此,乌克兰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94年1月制出了第一架an-70,1998年8月交付俄罗斯空军试飞。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仅仅两个月后,这架an-70就与后面尾随的an-72相撞坠毁。第二架an-70于1997年4月开始试飞,相继在俄罗斯航展、柏林航展和珠海航展上亮相,受到了一致好评。而在2001年1月27日,这架an-70起飞后因两台发动机损坏而从40米的高空坠落,机身断为两截,直到6月才修好。
难产的an-70不仅总是厄运连连,而且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离婚父母”在资助an-70方面也矛盾重重。在20世纪末,独联体各国使用的an-12运输机都亟须更新,俄、乌两国都决定加快an-70的研制步伐,并约定开发an-70所需的80%资金由俄罗斯政府提供。但这笔资金一直没有到位,在1998年以前,90%以上的资金都是安东诺夫科学技术联合体自筹的。最初,俄罗斯空军有意采购500架an-70,乌克兰空军计划购买100架,但这个数字在1999年被分别更改为164架和65架。而到了2003年1月,俄罗斯空军宣布an-70不适合于俄空军,2月25日冻结了俄乌两国间的联合验收试验。无奈,乌克兰议会于2004年2月决定自主完成an-70的后续研制工作,而交付时间也一推再推,到目前为止仍未见飞机交付的相关信息。
安东诺夫设计局
安东诺夫设计局创建于1946年,以苏联最杰出的飞机设计家之一奥列格康安东诺夫的名字命名。
安东诺夫出生于1906年2月7日,自幼热爱航空科学,曾设计50余款滑翔机,后来转为设计飞机,1936年推出了个人的首架动力飞机。1938年,安东诺夫进入雅克福列夫的飞机设计局,二战期间设计了a-7、a-40等重要的苏联前线滑翔机,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6年,安东诺夫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局,第二年便推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an-2轻型农业飞机。an-2堪称近代最精巧的双翼型飞机,生产期长达45年(1947~1991年),产量超过18000架,至今仍在某些国家飞行,被誉为“飞机寿星”。
此后,安氏飞机变得越来越大,最初设备简陋的农业飞机设计局变成了苏联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主要机构,产品包括an-10、an-12、an-24、an-26、an-72、an-74等中型运输机以及an-22、an-124、an-225等重型运输机。安东诺夫逝世后,彼得巴拉布耶夫管理设计局继续专注大飞机研制。an-124、an-225、an-70等都是后安东诺夫时代的作品,但继续以安东诺夫来命名。
安东诺夫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驾驶飞机的设计师,每当有一架新飞机出厂,他都要亲自驾机试飞,其试飞的最后一架飞机是重型运输机an-22。安东诺夫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坚持创新,他曾说“研制与世界同等水平的飞机并不够,而是应当超前,落后等同于死亡。”因此,无论安氏飞机遭受了多少政治牵连,其设计的先进都得到了世人认可。因此,安东诺夫一生获奖无数,于1984年4月4日逝世,为苏联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苏联解体后,总部位于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共和国,后更名为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4.13 伊尔-76:军民两用明星机
伊尔-76是伊留申设计局开发生产的一种中型运输机,在外形和载重能力上都类似于美国的c-141,1975年开始投入成批生产并交付苏联空军和民航使用。凭借着卓越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伊尔-76一直是苏联以及俄罗斯的主力运输机。
军民两用
伊尔-76机长46.6米,高14.8米,翼展50.5米,装有4台涡扇发动机,基本型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吨,可在粗糙的前线机场跑道上起降。机头最前部分是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机上装有全天候昼夜起飞着陆设备以及电子对抗设备,非常适合军事用途。货舱长20米,宽3.5米,高3.4米,载重39吨,地板用钛合金加固,货舱后部有蚌壳式舱门和货桥。伊尔-76可运载装甲车、运兵车、高炮、导弹等货物,并可伞降、空投货物甚至军用车辆,一次可空降一个连的伞兵或3辆伞兵战车。
伊尔-76的每吨千米使用成本比an-12降低40%以上,甚至可与水上运输成本相比,所以在民用运输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向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波兰、古巴等国大量出口,价格仅约为西方同类运输机的一半。此外,伊尔-76还被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6p消防机,伊尔-76m2k宇航员失重训练机、伊尔-76m3c搜寻救护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
伊尔-76家族的最新型号为伊尔-76mΦ,于1996年投产。伊尔-76mΦ货仓容量增加到400立方米,载重达52吨,比伊尔-76提高了12吨。宽敞的货仓可运载3辆bm-3型战车或2辆大型公共汽车,而且配有货物装卸系统,摆脱了对地面专用设备的依赖性,具有较强的野外作战能力和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1999年的科索沃维和行动中,俄罗斯出动了6架伊尔-76运输机,先将1000名士兵和物资运送到科索沃境内,然后空降了200多名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普里什蒂纳机场,成为进驻科索沃的第一支外国维和部队,而美英等西方国家在表示“震惊”后才慌忙派兵进驻。这使俄罗斯在此博弈过程中赢得了同北约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地。1973年阿富汗建国后,对苏联依赖性一直较强。1979年9月,哈菲佐拉阿明出任国家元首,出现脱离苏联的倾向,于是苏联发动了武装入侵。在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前期,苏联使用伊尔-76、an-12、an-22等运输机执行的空降行动增大了入侵的突然性,提高了作战速度,有效配合了地面作战,在战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1979年11月至12月初,苏联以阿富汗政府请求清理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阿富汗喀布尔前后空运了1个空降团,加上之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总计约2000人。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的数个机场和军事战略要地。12月20~23日,苏联以援助阿富汗军事装备为名义,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运输机,运送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从12月24日起,空运速度进一步加快,3天时间出动了各种运输机2000余架次,运送了约8000名空降兵、1000吨物资以及近900件大型武器装备。此时,苏联在阿富汗兵力已超过1万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做好了准备。
1979年12月27日19时30分,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联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国防部等要点,切断了通往机场的道路。由于阿富汗部队缺乏战斗力,苏军在3个半小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多数政府部长被捕。次日凌晨,新政府宣布成立。与此同时,着陆于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周边军事要点,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清除了障碍。12月28日早晨,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地面部队开始推进,部分空降部队先后在赫拉特、坎大哈、阿萨德巴德等地通过机降或伞降的方式进入阿富汗,7天内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这为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拉开了序幕,然而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遭到了阿富汗人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988年,苏军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的多重压力下被迫撤离。
伊留申与伊留申设计局
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是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一生获奖无数,为苏联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伊留申于1894年出生于季利亚列沃村一个贫苦家庭,22岁开始成为飞机机械师,1921年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31年,伊留申成为苏联中央飞机设计局局长,2年后成立了伊留申设计局,先后研制了苏联最优秀的战略轰炸机伊尔-4、二战最卓越的对地攻击机伊尔-2等军用飞机。苏联的《真理报》曾评价:“伊留申的飞机不仅是航空科学的成就,而且是重大的战术发明。”二战后,伊留申将研制重点转为大型飞机,推出了伊尔-22、伊尔-28、伊而-54喷气式轰炸机以及伊尔-14、伊尔-18、伊尔-62等客机。其中,伊尔-18曾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1977年,伊留申逝世,伊留申设计局继续致力于大飞机的研制,产品包括著名的伊尔-76军民两用运输机、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以及伊尔-86、伊尔-96宽体客机等。苏联解体后,一直致力于大飞机研制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留在乌克兰,伊留申设计局便成为当前俄罗斯大飞机设计和生产的支柱。 ↑返回顶部↑
an-70包括4台桨扇发动机和大推力对转桨扇,以最大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时飞行时,油耗比其他同级别运输机要少20%~30%。此外,该机具有较高的战场适应性,可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水泥跑道或未经铺设的600~900米跑道上起降。
an-70货仓容积是c-130的3倍,载重高达40吨以上,可一次运送300名士兵或17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俄罗斯95%以上的军事装备都可以通过该机进行运送。an-70配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货物装卸系统,可执行各种高度的空投任务,单件空投物品重达20吨,尤其是在超低空空投方面能力突出。
更重要的是,an-70具有低廉的全寿命费用和饱满的出勤率,销售价格仅为同类美制运输机的一半,其生产、维护成本比起美制c-17、c-130j等运输机也低得多,在众多国家需要新型运输机的21世纪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动荡局势下的半成品
虽然an-70代表了当前最尖端的运输机研制、生产技术,但它无法像美制运输机一样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完成开发,而是受到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命运非常坎坷。
an-70的研制工作可以追溯到1975年,可是an-70还没有造出来,苏联就解体了,拥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乌克兰又缺乏研制如此高端飞机的相应财力,这对an-70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尽管如此,乌克兰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94年1月制出了第一架an-70,1998年8月交付俄罗斯空军试飞。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仅仅两个月后,这架an-70就与后面尾随的an-72相撞坠毁。第二架an-70于1997年4月开始试飞,相继在俄罗斯航展、柏林航展和珠海航展上亮相,受到了一致好评。而在2001年1月27日,这架an-70起飞后因两台发动机损坏而从40米的高空坠落,机身断为两截,直到6月才修好。
难产的an-70不仅总是厄运连连,而且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离婚父母”在资助an-70方面也矛盾重重。在20世纪末,独联体各国使用的an-12运输机都亟须更新,俄、乌两国都决定加快an-70的研制步伐,并约定开发an-70所需的80%资金由俄罗斯政府提供。但这笔资金一直没有到位,在1998年以前,90%以上的资金都是安东诺夫科学技术联合体自筹的。最初,俄罗斯空军有意采购500架an-70,乌克兰空军计划购买100架,但这个数字在1999年被分别更改为164架和65架。而到了2003年1月,俄罗斯空军宣布an-70不适合于俄空军,2月25日冻结了俄乌两国间的联合验收试验。无奈,乌克兰议会于2004年2月决定自主完成an-70的后续研制工作,而交付时间也一推再推,到目前为止仍未见飞机交付的相关信息。
安东诺夫设计局
安东诺夫设计局创建于1946年,以苏联最杰出的飞机设计家之一奥列格康安东诺夫的名字命名。
安东诺夫出生于1906年2月7日,自幼热爱航空科学,曾设计50余款滑翔机,后来转为设计飞机,1936年推出了个人的首架动力飞机。1938年,安东诺夫进入雅克福列夫的飞机设计局,二战期间设计了a-7、a-40等重要的苏联前线滑翔机,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6年,安东诺夫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局,第二年便推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an-2轻型农业飞机。an-2堪称近代最精巧的双翼型飞机,生产期长达45年(1947~1991年),产量超过18000架,至今仍在某些国家飞行,被誉为“飞机寿星”。
此后,安氏飞机变得越来越大,最初设备简陋的农业飞机设计局变成了苏联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主要机构,产品包括an-10、an-12、an-24、an-26、an-72、an-74等中型运输机以及an-22、an-124、an-225等重型运输机。安东诺夫逝世后,彼得巴拉布耶夫管理设计局继续专注大飞机研制。an-124、an-225、an-70等都是后安东诺夫时代的作品,但继续以安东诺夫来命名。
安东诺夫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驾驶飞机的设计师,每当有一架新飞机出厂,他都要亲自驾机试飞,其试飞的最后一架飞机是重型运输机an-22。安东诺夫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坚持创新,他曾说“研制与世界同等水平的飞机并不够,而是应当超前,落后等同于死亡。”因此,无论安氏飞机遭受了多少政治牵连,其设计的先进都得到了世人认可。因此,安东诺夫一生获奖无数,于1984年4月4日逝世,为苏联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苏联解体后,总部位于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共和国,后更名为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4.13 伊尔-76:军民两用明星机
伊尔-76是伊留申设计局开发生产的一种中型运输机,在外形和载重能力上都类似于美国的c-141,1975年开始投入成批生产并交付苏联空军和民航使用。凭借着卓越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伊尔-76一直是苏联以及俄罗斯的主力运输机。
军民两用
伊尔-76机长46.6米,高14.8米,翼展50.5米,装有4台涡扇发动机,基本型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吨,可在粗糙的前线机场跑道上起降。机头最前部分是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机上装有全天候昼夜起飞着陆设备以及电子对抗设备,非常适合军事用途。货舱长20米,宽3.5米,高3.4米,载重39吨,地板用钛合金加固,货舱后部有蚌壳式舱门和货桥。伊尔-76可运载装甲车、运兵车、高炮、导弹等货物,并可伞降、空投货物甚至军用车辆,一次可空降一个连的伞兵或3辆伞兵战车。
伊尔-76的每吨千米使用成本比an-12降低40%以上,甚至可与水上运输成本相比,所以在民用运输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向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波兰、古巴等国大量出口,价格仅约为西方同类运输机的一半。此外,伊尔-76还被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6p消防机,伊尔-76m2k宇航员失重训练机、伊尔-76m3c搜寻救护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
伊尔-76家族的最新型号为伊尔-76mΦ,于1996年投产。伊尔-76mΦ货仓容量增加到400立方米,载重达52吨,比伊尔-76提高了12吨。宽敞的货仓可运载3辆bm-3型战车或2辆大型公共汽车,而且配有货物装卸系统,摆脱了对地面专用设备的依赖性,具有较强的野外作战能力和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1999年的科索沃维和行动中,俄罗斯出动了6架伊尔-76运输机,先将1000名士兵和物资运送到科索沃境内,然后空降了200多名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普里什蒂纳机场,成为进驻科索沃的第一支外国维和部队,而美英等西方国家在表示“震惊”后才慌忙派兵进驻。这使俄罗斯在此博弈过程中赢得了同北约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地。1973年阿富汗建国后,对苏联依赖性一直较强。1979年9月,哈菲佐拉阿明出任国家元首,出现脱离苏联的倾向,于是苏联发动了武装入侵。在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前期,苏联使用伊尔-76、an-12、an-22等运输机执行的空降行动增大了入侵的突然性,提高了作战速度,有效配合了地面作战,在战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1979年11月至12月初,苏联以阿富汗政府请求清理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阿富汗喀布尔前后空运了1个空降团,加上之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总计约2000人。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的数个机场和军事战略要地。12月20~23日,苏联以援助阿富汗军事装备为名义,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运输机,运送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从12月24日起,空运速度进一步加快,3天时间出动了各种运输机2000余架次,运送了约8000名空降兵、1000吨物资以及近900件大型武器装备。此时,苏联在阿富汗兵力已超过1万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做好了准备。
1979年12月27日19时30分,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联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国防部等要点,切断了通往机场的道路。由于阿富汗部队缺乏战斗力,苏军在3个半小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多数政府部长被捕。次日凌晨,新政府宣布成立。与此同时,着陆于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周边军事要点,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清除了障碍。12月28日早晨,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地面部队开始推进,部分空降部队先后在赫拉特、坎大哈、阿萨德巴德等地通过机降或伞降的方式进入阿富汗,7天内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这为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拉开了序幕,然而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遭到了阿富汗人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988年,苏军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的多重压力下被迫撤离。
伊留申与伊留申设计局
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是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一生获奖无数,为苏联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伊留申于1894年出生于季利亚列沃村一个贫苦家庭,22岁开始成为飞机机械师,1921年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31年,伊留申成为苏联中央飞机设计局局长,2年后成立了伊留申设计局,先后研制了苏联最优秀的战略轰炸机伊尔-4、二战最卓越的对地攻击机伊尔-2等军用飞机。苏联的《真理报》曾评价:“伊留申的飞机不仅是航空科学的成就,而且是重大的战术发明。”二战后,伊留申将研制重点转为大型飞机,推出了伊尔-22、伊尔-28、伊而-54喷气式轰炸机以及伊尔-14、伊尔-18、伊尔-62等客机。其中,伊尔-18曾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1977年,伊留申逝世,伊留申设计局继续致力于大飞机的研制,产品包括著名的伊尔-76军民两用运输机、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以及伊尔-86、伊尔-96宽体客机等。苏联解体后,一直致力于大飞机研制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留在乌克兰,伊留申设计局便成为当前俄罗斯大飞机设计和生产的支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