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间人人心独坐(12 / 18)
天上大风,吹拂得崔东山白衣飘荡,双鬓发丝飘拂。
不知不觉,突然有些怀念当年的那次游学。人更多些,还是人人背竹箱来着。
记得当时崔东山故意说与小宝瓶他们听,说那书上一位位隐士名垂青史不隐士的故事。
当时李槐是根本没听懂,只是记住了。这就是孩子,最多就是会觉得世道原来如此啊。
谢谢却满脸讥讽。这就是少年少女这般岁数的寻常心思,觉得世道便是如此。事实上,世人岁数一大把了,依旧如此。
但是林守一却说那些真正的隐士,自然不被世人知道,更不会在书上出现了,为何因此而贬低所有的“隐士”?
至于那个红棉袄小姑娘,是想得更远的一个,说得看书上隐士与不知名隐士的各自人数,才能够有准确的定论。
当时还不算自己先生的草鞋少年,只是坐在篝火旁,偶尔加一根枯枝柴火,沉默地听着,然后便悄悄记住了所有人的所有看法。
此时崔东山双手按住行山杖,笑道:“大师姐,我先生送你的那颗小木珠子,可要收好了。”
裴钱白眼道:“废话少说,烦死个人。”
然后裴钱蓦然而笑,转过身,背对南方,小心翼翼掏出钱袋子,从里面摸出一颗并不算浑圆的小木珠子。
是那天自己立了大功,帮着师父想出了挣钱新门路,师父奖励自己的。师父要她小心收好,自己珍藏很多年了,若是丢了,准保让她吃饱栗暴。
师父的谆谆教诲,要竖起耳朵用心听啊。
崔东山问道:“知道这粒珠子的由来吗?”
裴钱摇摇头,摊开手心,托起那粒雕刻略显粗糙的木珠子,上面还有许多歪斜刻痕,好像打造珠子的人,刀法不太好,眼神也不太好。
可这是师父赠送的,所以万金难买,万万金不卖。
唉,若非刀工稍差了些,在她心目中,在她的那座小祖师堂里,这颗珠子,就得是行山杖外加小竹箱的崇高地位了。
崔东山轻声道:“这个小玩意儿,可比曹晴朗拿到手的那把刻刀,被你家先生珍藏更久更久了。”
裴钱好奇道:“小珠子有大故事?”
崔东山摇头道:“没什么大故事,小珠子小故事。”
裴钱说道:“话说一半不豪杰啊,快快说完!”
崔东山轻轻抹过膝上绿竹行山杖,说道:“是你师父小时候在山上采药间隙,劈砍了一根木头,然后扛回家里,亲手为菩萨做的一串念珠。之后有一次去神仙坟那边拜菩萨,挂在了菩萨神像的手上。后来很久没去了,再去的时候,风吹日晒雨打雪压的,菩萨手上便没了那串念珠,你师父只在地上捡回了这么一颗。这么多年,一直藏在某个小陶罐里,每次出门,都不舍得带在身边,怕又丢了。所以师父要你小心收好,你就要真的小心收好。”
裴钱攥紧手心,低下头。那一幅光阴长河走马图上的这一段小画卷,是崔东山当年故意截取藏好了,有心不给她看的。
崔东山继续道:“先生小时候,求菩萨显没显灵?好像应该算是没有吧。但是先生此生,可曾因为自己遭遇的苦难,而去怨天尤人?先生远游千万里,可曾有一丝一毫的害人之心?我不是非要你学先生为人处世,没必要,先生就是先生,裴钱就是裴钱,我只是要你知道,天底下,到底还是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可能是我们即便瞪大眼睛,都一辈子无法看到、知道,所以我们不能就只看到那些不美好。”
崔东山笑道:“凡夫俗子拜菩萨求菩萨,那么我问你,菩萨持念珠,又是在与谁求?”崔东山自问自答道:“自求而已。”
曹晴朗突然开口说道:“先生家乡的那座大学士坊,便有‘莫向外求’四字匾额。”
崔东山点头道:“诸多道理,根本相通。我们儒家学问,其实也有一个自我内求、往深处求的过程。问题也有,那就是以前读书看书是有大门槛的,可以读上书做学问的,往往家境不错,不太需要与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也不需要与太过底层的利益得失较劲。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读书人越多,以往学问便不够用了,因为圣贤道理,只教你往高处去,不会教你如何挣钱养家糊口啊,不会教你如何与坏人好似打架一般的斗心啊,一句‘亲君子远小人’,就六个字,我们后人够用吗?我看道理是真的好,却不太管用啊。
“几乎每一代的读书人,总觉得自己所处的当下世道太不好,骂天骂地,怨人怨己,是不是因为岁数一大,人生路长了,见过了更多的不美好,对于苦难的理解更深刻了,才有这种悲观的认知呢?事实上许多苦难,是没人说过的,书上不会写的,就算写了也字数不多的。
“美好之人事与诸多切肤之痛,好像前者自古以来就不是后者的敌手,并且后者从来是以寡敌众,却能次次大胜。”
裴钱默不作声。 ↑返回顶部↑
不知不觉,突然有些怀念当年的那次游学。人更多些,还是人人背竹箱来着。
记得当时崔东山故意说与小宝瓶他们听,说那书上一位位隐士名垂青史不隐士的故事。
当时李槐是根本没听懂,只是记住了。这就是孩子,最多就是会觉得世道原来如此啊。
谢谢却满脸讥讽。这就是少年少女这般岁数的寻常心思,觉得世道便是如此。事实上,世人岁数一大把了,依旧如此。
但是林守一却说那些真正的隐士,自然不被世人知道,更不会在书上出现了,为何因此而贬低所有的“隐士”?
至于那个红棉袄小姑娘,是想得更远的一个,说得看书上隐士与不知名隐士的各自人数,才能够有准确的定论。
当时还不算自己先生的草鞋少年,只是坐在篝火旁,偶尔加一根枯枝柴火,沉默地听着,然后便悄悄记住了所有人的所有看法。
此时崔东山双手按住行山杖,笑道:“大师姐,我先生送你的那颗小木珠子,可要收好了。”
裴钱白眼道:“废话少说,烦死个人。”
然后裴钱蓦然而笑,转过身,背对南方,小心翼翼掏出钱袋子,从里面摸出一颗并不算浑圆的小木珠子。
是那天自己立了大功,帮着师父想出了挣钱新门路,师父奖励自己的。师父要她小心收好,自己珍藏很多年了,若是丢了,准保让她吃饱栗暴。
师父的谆谆教诲,要竖起耳朵用心听啊。
崔东山问道:“知道这粒珠子的由来吗?”
裴钱摇摇头,摊开手心,托起那粒雕刻略显粗糙的木珠子,上面还有许多歪斜刻痕,好像打造珠子的人,刀法不太好,眼神也不太好。
可这是师父赠送的,所以万金难买,万万金不卖。
唉,若非刀工稍差了些,在她心目中,在她的那座小祖师堂里,这颗珠子,就得是行山杖外加小竹箱的崇高地位了。
崔东山轻声道:“这个小玩意儿,可比曹晴朗拿到手的那把刻刀,被你家先生珍藏更久更久了。”
裴钱好奇道:“小珠子有大故事?”
崔东山摇头道:“没什么大故事,小珠子小故事。”
裴钱说道:“话说一半不豪杰啊,快快说完!”
崔东山轻轻抹过膝上绿竹行山杖,说道:“是你师父小时候在山上采药间隙,劈砍了一根木头,然后扛回家里,亲手为菩萨做的一串念珠。之后有一次去神仙坟那边拜菩萨,挂在了菩萨神像的手上。后来很久没去了,再去的时候,风吹日晒雨打雪压的,菩萨手上便没了那串念珠,你师父只在地上捡回了这么一颗。这么多年,一直藏在某个小陶罐里,每次出门,都不舍得带在身边,怕又丢了。所以师父要你小心收好,你就要真的小心收好。”
裴钱攥紧手心,低下头。那一幅光阴长河走马图上的这一段小画卷,是崔东山当年故意截取藏好了,有心不给她看的。
崔东山继续道:“先生小时候,求菩萨显没显灵?好像应该算是没有吧。但是先生此生,可曾因为自己遭遇的苦难,而去怨天尤人?先生远游千万里,可曾有一丝一毫的害人之心?我不是非要你学先生为人处世,没必要,先生就是先生,裴钱就是裴钱,我只是要你知道,天底下,到底还是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可能是我们即便瞪大眼睛,都一辈子无法看到、知道,所以我们不能就只看到那些不美好。”
崔东山笑道:“凡夫俗子拜菩萨求菩萨,那么我问你,菩萨持念珠,又是在与谁求?”崔东山自问自答道:“自求而已。”
曹晴朗突然开口说道:“先生家乡的那座大学士坊,便有‘莫向外求’四字匾额。”
崔东山点头道:“诸多道理,根本相通。我们儒家学问,其实也有一个自我内求、往深处求的过程。问题也有,那就是以前读书看书是有大门槛的,可以读上书做学问的,往往家境不错,不太需要与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也不需要与太过底层的利益得失较劲。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读书人越多,以往学问便不够用了,因为圣贤道理,只教你往高处去,不会教你如何挣钱养家糊口啊,不会教你如何与坏人好似打架一般的斗心啊,一句‘亲君子远小人’,就六个字,我们后人够用吗?我看道理是真的好,却不太管用啊。
“几乎每一代的读书人,总觉得自己所处的当下世道太不好,骂天骂地,怨人怨己,是不是因为岁数一大,人生路长了,见过了更多的不美好,对于苦难的理解更深刻了,才有这种悲观的认知呢?事实上许多苦难,是没人说过的,书上不会写的,就算写了也字数不多的。
“美好之人事与诸多切肤之痛,好像前者自古以来就不是后者的敌手,并且后者从来是以寡敌众,却能次次大胜。”
裴钱默不作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