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交易系统穿六零 第36节(2 / 4)
这是上头早就安排好的, 队里也早就腾出了屋子, 知青到了就能即时安排入住。
知道今天知青就到了,林建国赶紧带着几个人去公社迎接, 知青们虽然都是上山下乡来学习知识的,但在林建国心里,他们算得上都是知识分子了, 自然得好好招待。
前进公社这一次来了二十三个知青,大包山大队分到了三个,两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城里有些人为了阻止自家的儿子下乡,会选择提前退休,让孩子接自己的班,有了工作, 就不用下乡了,所以下乡的知青一大半都是女孩儿。
接到了自个儿大队的三个知青,林建国赶紧招呼着带来的几个人接过行李, 陪着三个知青一起听完了陈书记的讲话。
陈书记简单说了些场面话, 督促知青们虚心学习农业知识, 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后就宣布了散会。
三个知青像林建国问了好,林建国也耐心地把大包山大队的一系列情况介绍给他们。
“咱们大队正赶上农忙哩,这段时间还可能会去修水库, 你们现在来倒是要吃一番苦头了。”
外向开朗的李子涵赶紧接了一句:“咱们这都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才不会怕苦怕累呢!要是吃不得苦,咱们还来当知青干啥?”
沉默寡言的王海音也附和着开口:“是是是,子涵说的对,咱们都是来学习农业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自然得接触农活儿才行!”
饶家凯也回过神来,嬉皮笑脸地跟着表明心意:“林队长就别担心我们了,咱们几个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保准不拖大队的后腿!”
林建国点点头,看来这几个孩子都不错嘛,比前面那批知青好多了,至少明面上不会唱反调。
是的,上一批知青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李秋菊还是个骄傲明丽的知青,光光鲜鲜的城里人呢!
现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几个知青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李秋菊也终于向命运妥协,嫁给了林保国,当了公社学堂的老师。
几年的时间,足够这些知青们融入这个大队,扎根在这个大队了,毕竟,回城的消息似乎永远也盼不到了,回家探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到了大队,林建国先带着三个知青去了队里新腾出来的知青点,上一批知青都已经结婚了,住在自家的丈夫或妻子家,所以这个知青点现在就剩下三个知青住。
知青点只是个土墙茅屋,用栅栏围了一圈,推开栅栏门,是一小截青石板路,陈旧却干净的小院子里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厨房和一个茅坑。
参观完分给他们的屋子,李子涵和王海英选了大一点儿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铺了晒得干干的新稻草和新编的一床竹席。
两个知青都带了自己的被褥,林建国让帮忙的兄弟们把两个姑娘家的东西都放下,让两人清点无误后,就离开了这个房间,把空间留给两个女知青。
他们几个大男人,不好长时间站在女同志的房间里,索性都去了饶家凯的小房间,帮他收拾东西。
等外人一走,李子涵率先去解开自己的三个行李,没错,女知青一共有四个包袱,但其中的三个都是属于李子涵的。
知青们虽然都是城里人,但就算都是城里人,那也是可以分个三六九等,贵贱贫富的……
李子涵的父母,一个是市里百货大楼的领导,一个是糖果厂的主任,人站得高了,行事全都被别人死死盯着呢,所以才不能违背政策,只能狠心送她去下乡当知青。
虽然不能违背政策,但两人都是疼孩子的,还不得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
他们事先已经调查过,这大包山大队队长的丈母娘就在纺织合作社当主管,所以早就给李子涵准备了东西,备好了礼,想让她向大队长那边走走关系,去纺织合作社帮忙,能脱离农活就最好不过了。
下乡的知青们也是靠工分吃饭的,相对于繁重的农活儿,自然还是做轻松一些的纺织工作更舒服划算。
李子涵想着父母的叮嘱,一手利索地把床单和被褥都拿出来,又见王海英一直没动作,不由得嗔怪道:“咋了?快动起来呀!你今晚不想睡觉啦?”
王海英这才呐呐地答了一声好,把自己的行李也解开。
相对于李子涵来说,她就算是个十足的穷人了,父母虽然都是工人,但家里足足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不用下乡,母亲选择把工作让给了弟弟,收拾了东西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要是父亲把工作让给她,那她自然也是不用下乡的,但父亲又怎么会大方到把工作留给一个注定要外嫁的女儿呢? ↑返回顶部↑
知道今天知青就到了,林建国赶紧带着几个人去公社迎接, 知青们虽然都是上山下乡来学习知识的,但在林建国心里,他们算得上都是知识分子了, 自然得好好招待。
前进公社这一次来了二十三个知青,大包山大队分到了三个,两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城里有些人为了阻止自家的儿子下乡,会选择提前退休,让孩子接自己的班,有了工作, 就不用下乡了,所以下乡的知青一大半都是女孩儿。
接到了自个儿大队的三个知青,林建国赶紧招呼着带来的几个人接过行李, 陪着三个知青一起听完了陈书记的讲话。
陈书记简单说了些场面话, 督促知青们虚心学习农业知识, 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后就宣布了散会。
三个知青像林建国问了好,林建国也耐心地把大包山大队的一系列情况介绍给他们。
“咱们大队正赶上农忙哩,这段时间还可能会去修水库, 你们现在来倒是要吃一番苦头了。”
外向开朗的李子涵赶紧接了一句:“咱们这都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才不会怕苦怕累呢!要是吃不得苦,咱们还来当知青干啥?”
沉默寡言的王海音也附和着开口:“是是是,子涵说的对,咱们都是来学习农业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自然得接触农活儿才行!”
饶家凯也回过神来,嬉皮笑脸地跟着表明心意:“林队长就别担心我们了,咱们几个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保准不拖大队的后腿!”
林建国点点头,看来这几个孩子都不错嘛,比前面那批知青好多了,至少明面上不会唱反调。
是的,上一批知青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李秋菊还是个骄傲明丽的知青,光光鲜鲜的城里人呢!
现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几个知青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李秋菊也终于向命运妥协,嫁给了林保国,当了公社学堂的老师。
几年的时间,足够这些知青们融入这个大队,扎根在这个大队了,毕竟,回城的消息似乎永远也盼不到了,回家探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到了大队,林建国先带着三个知青去了队里新腾出来的知青点,上一批知青都已经结婚了,住在自家的丈夫或妻子家,所以这个知青点现在就剩下三个知青住。
知青点只是个土墙茅屋,用栅栏围了一圈,推开栅栏门,是一小截青石板路,陈旧却干净的小院子里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厨房和一个茅坑。
参观完分给他们的屋子,李子涵和王海英选了大一点儿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铺了晒得干干的新稻草和新编的一床竹席。
两个知青都带了自己的被褥,林建国让帮忙的兄弟们把两个姑娘家的东西都放下,让两人清点无误后,就离开了这个房间,把空间留给两个女知青。
他们几个大男人,不好长时间站在女同志的房间里,索性都去了饶家凯的小房间,帮他收拾东西。
等外人一走,李子涵率先去解开自己的三个行李,没错,女知青一共有四个包袱,但其中的三个都是属于李子涵的。
知青们虽然都是城里人,但就算都是城里人,那也是可以分个三六九等,贵贱贫富的……
李子涵的父母,一个是市里百货大楼的领导,一个是糖果厂的主任,人站得高了,行事全都被别人死死盯着呢,所以才不能违背政策,只能狠心送她去下乡当知青。
虽然不能违背政策,但两人都是疼孩子的,还不得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
他们事先已经调查过,这大包山大队队长的丈母娘就在纺织合作社当主管,所以早就给李子涵准备了东西,备好了礼,想让她向大队长那边走走关系,去纺织合作社帮忙,能脱离农活就最好不过了。
下乡的知青们也是靠工分吃饭的,相对于繁重的农活儿,自然还是做轻松一些的纺织工作更舒服划算。
李子涵想着父母的叮嘱,一手利索地把床单和被褥都拿出来,又见王海英一直没动作,不由得嗔怪道:“咋了?快动起来呀!你今晚不想睡觉啦?”
王海英这才呐呐地答了一声好,把自己的行李也解开。
相对于李子涵来说,她就算是个十足的穷人了,父母虽然都是工人,但家里足足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不用下乡,母亲选择把工作让给了弟弟,收拾了东西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要是父亲把工作让给她,那她自然也是不用下乡的,但父亲又怎么会大方到把工作留给一个注定要外嫁的女儿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