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2 / 4)
“咕噜肉你们听说过吗?第一次听说肉还能是甜津津的,我都惊呆了,没想到一吃惊为天人。那咕噜肉又酸又甜,光闻着味儿就能让人口齿生津。一尝,妈呀!好吃到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先生尽可能的用平板毫无起伏的语调念信,饶是如此,读到这段时,他还是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地方如今都还是两餐制的,当然如果是农忙时节肯定是例外的。可就算这段时间庄子里还挺忙的,那也算不上农忙。因此,大家还是习惯了早上吃顿捞干饭,晚间再吃一份单薄的暮食。
而这会儿也就堪堪晌午时分,甭管是提前下课的先生、学生,还是原本正在干活临时被喊过来的其他大人们,肚子里都是空空的。
听着听着,就感觉吧……
“大家传阅一下。”先生将其中一张信纸递给了其他人,随后接着念信,“红烧肉算是比较常见的菜,几乎人人都会做,可要做的好却是难事儿。云鹤楼的招牌菜里就有一道上了档次的红烧肉,不过人家唤作东坡肉,跟咱们以前吃过的切成小块的红烧肉不同,这个东坡肉是切成大块的,每一块差不多都有成人拳头那么大,一层瘦肉一层肥肉再一层瘦肉一层肥肉……”
“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油,还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刚才传下去的纸,上半部分是咕噜肉,下半部分应该就是东坡肉了。”先生忽的抬头,帮着解释了一下。
众人:……您还不如不解释呢!
猪崽太过分了,她将一道道大菜都列举了一遍,还自动略过了素菜。毕竟,很多素菜尽管吃到嘴里是很好吃的,可说起来缺乏信服感。再一个,劳动人民才不爱吃素,大家都喜欢吃浓油酱赤的饭菜。
一封信读了不到一刻钟时间,但猪崽亲自画的菜肴图,却是传阅了一遍又一遍。
最最气人的是啥呢?
猪崽啊,她就光说了菜有多好吃,压根就没将做法写上去!
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当初光顾着吃了,谁会在意做饭呢?况且,只要将来她嫁过去了,还愁吃不到好东西?
于是,老家的亲眷们……
“咱们今年回礁磬村过年吧?正好把这信带回去,也叫老家的人一并瞧瞧,也叫他们宽宽心。”
提议的是魏家一个后生,他叫栓子,也是魏家的亲戚,但关系已经比较远了。他其实很想跟着去南陵郡的,可他家就他一个,爹娘很是不放心他独自前去,又不愿意陪着他背井离乡的,以至于他错过了这般好的宴席。
还有人道:“这是猪崽的定亲宴吧?那成亲呢?先生啊,咱们家猪崽啥时候嫁出去啊?”
先生边回忆边快速的扫了一遍,随后道:“信上没说。不过,我猜怎么着也该是窝头先成亲吧?”
跟魏家处得久了,先生也被带劈了,全然忘了之前他是喊魏进士的。
“那咱们不就能吃到两顿?”
“不对,窝头去年定亲了吧?好家伙,萝卜土豆他俩是吃了窝头的定亲宴又吃了猪崽的……”大头菜好悬没气哭了。
多年以前,魏家人还在礁磬村时,一个院子一分为二,一边是魏大哥魏大嫂家,另一边则是杨冬燕家。
那时候,杨冬燕家里还只有一个娃儿,也就是窝头。窝头跟村里其他小孩子处得并不好,通常只跟隔壁家的几个孩子玩,其中玩得最好的有三个,分别叫萝卜、土豆、大头菜。
这仨都是男娃子,分别是魏大嫂家的大房、二房、三房的孩子。
其中,窝头跟萝卜和土豆是同一年生的,这仨相对而言感情更好一些,尤其萝卜和土豆的爹娘都心大,有事没事都不爱管孩子,任由孩子在外头瞎玩。
大头菜却是比前头那仨小了一岁,只是他家里管得略严了点儿,初时几人还混在一起,随着窝头去邻村上了村学,萝卜和土豆还会时不时的跑过去,但大头菜却是同他们渐渐疏远了。
再后来,老魏家搬家了,大房二房紧随其后,三房却被撇开了。
当然,时至今日,他们都在庄子上呢。
可这要怎么说呢?一步错,步步错。
而且,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吧? ↑返回顶部↑
先生尽可能的用平板毫无起伏的语调念信,饶是如此,读到这段时,他还是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地方如今都还是两餐制的,当然如果是农忙时节肯定是例外的。可就算这段时间庄子里还挺忙的,那也算不上农忙。因此,大家还是习惯了早上吃顿捞干饭,晚间再吃一份单薄的暮食。
而这会儿也就堪堪晌午时分,甭管是提前下课的先生、学生,还是原本正在干活临时被喊过来的其他大人们,肚子里都是空空的。
听着听着,就感觉吧……
“大家传阅一下。”先生将其中一张信纸递给了其他人,随后接着念信,“红烧肉算是比较常见的菜,几乎人人都会做,可要做的好却是难事儿。云鹤楼的招牌菜里就有一道上了档次的红烧肉,不过人家唤作东坡肉,跟咱们以前吃过的切成小块的红烧肉不同,这个东坡肉是切成大块的,每一块差不多都有成人拳头那么大,一层瘦肉一层肥肉再一层瘦肉一层肥肉……”
“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油,还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刚才传下去的纸,上半部分是咕噜肉,下半部分应该就是东坡肉了。”先生忽的抬头,帮着解释了一下。
众人:……您还不如不解释呢!
猪崽太过分了,她将一道道大菜都列举了一遍,还自动略过了素菜。毕竟,很多素菜尽管吃到嘴里是很好吃的,可说起来缺乏信服感。再一个,劳动人民才不爱吃素,大家都喜欢吃浓油酱赤的饭菜。
一封信读了不到一刻钟时间,但猪崽亲自画的菜肴图,却是传阅了一遍又一遍。
最最气人的是啥呢?
猪崽啊,她就光说了菜有多好吃,压根就没将做法写上去!
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当初光顾着吃了,谁会在意做饭呢?况且,只要将来她嫁过去了,还愁吃不到好东西?
于是,老家的亲眷们……
“咱们今年回礁磬村过年吧?正好把这信带回去,也叫老家的人一并瞧瞧,也叫他们宽宽心。”
提议的是魏家一个后生,他叫栓子,也是魏家的亲戚,但关系已经比较远了。他其实很想跟着去南陵郡的,可他家就他一个,爹娘很是不放心他独自前去,又不愿意陪着他背井离乡的,以至于他错过了这般好的宴席。
还有人道:“这是猪崽的定亲宴吧?那成亲呢?先生啊,咱们家猪崽啥时候嫁出去啊?”
先生边回忆边快速的扫了一遍,随后道:“信上没说。不过,我猜怎么着也该是窝头先成亲吧?”
跟魏家处得久了,先生也被带劈了,全然忘了之前他是喊魏进士的。
“那咱们不就能吃到两顿?”
“不对,窝头去年定亲了吧?好家伙,萝卜土豆他俩是吃了窝头的定亲宴又吃了猪崽的……”大头菜好悬没气哭了。
多年以前,魏家人还在礁磬村时,一个院子一分为二,一边是魏大哥魏大嫂家,另一边则是杨冬燕家。
那时候,杨冬燕家里还只有一个娃儿,也就是窝头。窝头跟村里其他小孩子处得并不好,通常只跟隔壁家的几个孩子玩,其中玩得最好的有三个,分别叫萝卜、土豆、大头菜。
这仨都是男娃子,分别是魏大嫂家的大房、二房、三房的孩子。
其中,窝头跟萝卜和土豆是同一年生的,这仨相对而言感情更好一些,尤其萝卜和土豆的爹娘都心大,有事没事都不爱管孩子,任由孩子在外头瞎玩。
大头菜却是比前头那仨小了一岁,只是他家里管得略严了点儿,初时几人还混在一起,随着窝头去邻村上了村学,萝卜和土豆还会时不时的跑过去,但大头菜却是同他们渐渐疏远了。
再后来,老魏家搬家了,大房二房紧随其后,三房却被撇开了。
当然,时至今日,他们都在庄子上呢。
可这要怎么说呢?一步错,步步错。
而且,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