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千军万马来相见(1 / 3)
“将主,马邑还在下军手中,不过城中情况不太妙。”宽漛低头在边子白身后述说一遍他在马邑所见。
在他身后还有端木方,虽然其脸上难掩疲倦之色,好歹洗刷过之后,看着还算精神。
情况很不妙,但是他还是带着乐观的情绪说道:“二公子虽然狼狈,但战意正浓,一再表示,下军还有一战之力。只要将主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绝对不会自暴自弃!马邑城内听到援军的消息,将士们仿佛一下子都活了过来,充满了勇气。”
“卿不负我,我不负卿。”边子白这句话不是和宽漛说的,而是说给端木方听的。至于对方是否真的听进去了,边子白并没有在意,战役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就算是见死不救,边子白也完全有理由这么做,因为相比歼灭赵军来说,救援马邑的难度一点也不小,但收到的回报却少的可怜。
边子白背对端木方站在大河边上,相比熟悉的那条黄河,战国时期的大河要清澈许多,河水虽然也泛着黄,但更多的是那种河水该有的本色,而不是携带大量泥沙的浑浊。
马邑在边子白的心中的地位并不大,因为马邑失守之后,还有戚邑,还有帝丘。
任何一个城邑都能成为拖住赵军的点。
这么说来,似乎对公子岐很不公平,他一个公子,在危难之际,出兵抗击外辱,虽不敢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也做到一个公族公子所能做到的一切。如果公子岐知道他在边子白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可以被舍弃的棋子,恐怕涵养再好,也无法忍耐这种悲催的命运。
马邑可以失守,戚邑甚至也可以失守,只要帝丘不出现问题,对于边子白来说,赵军想要获胜而归,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暴露在赵军面前的城邑,能够轻易被攻克就剩下了繁阳这座城邑。驻军不超过三千,而且战斗力感人。但是繁阳说什么庞爰也不敢攻打。甚至一旦繁阳的守军逃跑了,赵军需要派军队去驻守保护这座城邑。
对于诸侯来说,这座城邑是禁忌,因为这是卫国迁都之后三百年来,历代卫公的安眠之地,也就是陵寝陵园。
一旦庞爰敢用卫国先君的墓穴来威胁卫人的话,帝丘的卫公没有被气死之前,恐怕邯郸的赵国权力中枢要坐不住了。一来打扰亡灵,本来就是华夏最为忌讳的事,在任何朝代,盗墓都是死罪。其次,卫国的祖先陵寝受到侵扰之后,卫人恐怕再也不会那么软弱了,就算是被赵人掳掠的卫人,也会跳起来反抗。第三,庞爰真要是被按上一个‘发丘将军’名声,他的家族将被任何一个诸侯所不容。
处于这些原因,庞爰就算知道繁阳空虚,也不会冒天下大不韪,而去做令人唾弃的事。
就像是当年的伍子胥,从家族被构陷,仅活他一人开始,他的经历是被人同情的。但是不要忘记,伍子胥家族被倾覆,是因为陷入了储君之争,这是王国最为惨烈的争斗。自从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被楚平王任命为王子建的太傅之后,就已经陷入了最为惨烈的宫廷争斗之中。古往今来,帝位之争中惨败最后家族覆灭的权贵数不胜数,而且还都是最顶尖的家族。因为普通家族,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这种最高等级的权力搏杀之中。
而伍子胥之后逃到吴国,也不会影响到他名声,甚至帮助吴王阖闾争夺王位,治理吴国,甚至攻打楚国,都没有问题。
他错就错在鞭尸楚平王,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严重,是用鞭子鞭打平王茔。
《史记·吴太伯世家》:“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吕氏春秋·首时》:“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谷梁传·定公四年》:“挞平王之墓”。
《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鞭坟。
从时间上来看,《吕氏春秋》的记载是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可坏就坏在《史记》太有名,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伍子胥做了大逆不道的事。
但是从儒家看来,鞭坟和鞭尸有什么区别?
没有。
即便伍子胥没有做发丘掘墓,鞭尸泄愤的事,但其所作所为的恶劣程度和鞭尸没有大区别。其恶劣程度,超过了他投靠吴国帮助吴国打败楚国。因为,这是华夏文明中最为难以被原谅的恶事。
以至于一个悲情英雄,最后沦落为别人唾弃的下场。好在伍子胥忠于吴国,最后惨死的结局给他带来一些好名声。当然,夫差也出力不少。要是夫差是一个明君的话,那么伍子胥的名声将彻底臭大街了。因为这家伙不仅背叛国家,惊扰曾经国君的亡灵。连带着还被明君杀死了,这岂不是奸臣所为?好在夫差是个狂妄的不允许任何人在他面前展现权威的国君,他无法容受被伍子胥这个父亲阖闾制定的顾命大臣处处挑刺,尤其是他贪恋美色,不思进取,穷奢极欲的挥霍阖闾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最后还被越国挑翻,成就了他昏君的骂名。伍子胥这才翻身,但是他的人生也已是毁誉参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史记》中他带兵攻克郢都之后,鞭尸平王的记录。
所以,繁阳这个地方,庞爰是说什么也不敢去碰的。不仅不敢碰,连琢磨的心思都没有。
可是不去琢磨繁阳,那么赵军从入冬之后的进攻不仅毫无收获不说,还损兵折将,任何一个将领,在寸功未立之时,都是非常危险的境遇。尤其是面对一个无比弱小的对手,还没有取得足够匹配他能力的功劳,就更加会让他内心焦躁不安,担心被突然起来的使臣,带着国君的愤怒训斥。
这也是庞爰的困局,他的大军进入了卫国的腹地,但是马邑打不下来,戚邑的防御要比马邑更加坚固。因为是港口城邑的缘故,攻打戚邑最好选择在大河封冻之后。至于帝丘,连马邑都没有打下来,想什么美事呢?
唯独有一个城邑可以轻易被攻克,可是不能打。
他有种被人逼在一个角落里动弹不得的难受劲,上一次能够让他如此难受的,应该是那个叫吴起的男人,好在那次吴起的目标不是他,也不是赵军,而是中山国的国君。但是吴起是成名多年的绝世名将,可边子白算什么? ↑返回顶部↑
在他身后还有端木方,虽然其脸上难掩疲倦之色,好歹洗刷过之后,看着还算精神。
情况很不妙,但是他还是带着乐观的情绪说道:“二公子虽然狼狈,但战意正浓,一再表示,下军还有一战之力。只要将主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绝对不会自暴自弃!马邑城内听到援军的消息,将士们仿佛一下子都活了过来,充满了勇气。”
“卿不负我,我不负卿。”边子白这句话不是和宽漛说的,而是说给端木方听的。至于对方是否真的听进去了,边子白并没有在意,战役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就算是见死不救,边子白也完全有理由这么做,因为相比歼灭赵军来说,救援马邑的难度一点也不小,但收到的回报却少的可怜。
边子白背对端木方站在大河边上,相比熟悉的那条黄河,战国时期的大河要清澈许多,河水虽然也泛着黄,但更多的是那种河水该有的本色,而不是携带大量泥沙的浑浊。
马邑在边子白的心中的地位并不大,因为马邑失守之后,还有戚邑,还有帝丘。
任何一个城邑都能成为拖住赵军的点。
这么说来,似乎对公子岐很不公平,他一个公子,在危难之际,出兵抗击外辱,虽不敢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也做到一个公族公子所能做到的一切。如果公子岐知道他在边子白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可以被舍弃的棋子,恐怕涵养再好,也无法忍耐这种悲催的命运。
马邑可以失守,戚邑甚至也可以失守,只要帝丘不出现问题,对于边子白来说,赵军想要获胜而归,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暴露在赵军面前的城邑,能够轻易被攻克就剩下了繁阳这座城邑。驻军不超过三千,而且战斗力感人。但是繁阳说什么庞爰也不敢攻打。甚至一旦繁阳的守军逃跑了,赵军需要派军队去驻守保护这座城邑。
对于诸侯来说,这座城邑是禁忌,因为这是卫国迁都之后三百年来,历代卫公的安眠之地,也就是陵寝陵园。
一旦庞爰敢用卫国先君的墓穴来威胁卫人的话,帝丘的卫公没有被气死之前,恐怕邯郸的赵国权力中枢要坐不住了。一来打扰亡灵,本来就是华夏最为忌讳的事,在任何朝代,盗墓都是死罪。其次,卫国的祖先陵寝受到侵扰之后,卫人恐怕再也不会那么软弱了,就算是被赵人掳掠的卫人,也会跳起来反抗。第三,庞爰真要是被按上一个‘发丘将军’名声,他的家族将被任何一个诸侯所不容。
处于这些原因,庞爰就算知道繁阳空虚,也不会冒天下大不韪,而去做令人唾弃的事。
就像是当年的伍子胥,从家族被构陷,仅活他一人开始,他的经历是被人同情的。但是不要忘记,伍子胥家族被倾覆,是因为陷入了储君之争,这是王国最为惨烈的争斗。自从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被楚平王任命为王子建的太傅之后,就已经陷入了最为惨烈的宫廷争斗之中。古往今来,帝位之争中惨败最后家族覆灭的权贵数不胜数,而且还都是最顶尖的家族。因为普通家族,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这种最高等级的权力搏杀之中。
而伍子胥之后逃到吴国,也不会影响到他名声,甚至帮助吴王阖闾争夺王位,治理吴国,甚至攻打楚国,都没有问题。
他错就错在鞭尸楚平王,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严重,是用鞭子鞭打平王茔。
《史记·吴太伯世家》:“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吕氏春秋·首时》:“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谷梁传·定公四年》:“挞平王之墓”。
《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鞭坟。
从时间上来看,《吕氏春秋》的记载是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可坏就坏在《史记》太有名,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伍子胥做了大逆不道的事。
但是从儒家看来,鞭坟和鞭尸有什么区别?
没有。
即便伍子胥没有做发丘掘墓,鞭尸泄愤的事,但其所作所为的恶劣程度和鞭尸没有大区别。其恶劣程度,超过了他投靠吴国帮助吴国打败楚国。因为,这是华夏文明中最为难以被原谅的恶事。
以至于一个悲情英雄,最后沦落为别人唾弃的下场。好在伍子胥忠于吴国,最后惨死的结局给他带来一些好名声。当然,夫差也出力不少。要是夫差是一个明君的话,那么伍子胥的名声将彻底臭大街了。因为这家伙不仅背叛国家,惊扰曾经国君的亡灵。连带着还被明君杀死了,这岂不是奸臣所为?好在夫差是个狂妄的不允许任何人在他面前展现权威的国君,他无法容受被伍子胥这个父亲阖闾制定的顾命大臣处处挑刺,尤其是他贪恋美色,不思进取,穷奢极欲的挥霍阖闾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最后还被越国挑翻,成就了他昏君的骂名。伍子胥这才翻身,但是他的人生也已是毁誉参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史记》中他带兵攻克郢都之后,鞭尸平王的记录。
所以,繁阳这个地方,庞爰是说什么也不敢去碰的。不仅不敢碰,连琢磨的心思都没有。
可是不去琢磨繁阳,那么赵军从入冬之后的进攻不仅毫无收获不说,还损兵折将,任何一个将领,在寸功未立之时,都是非常危险的境遇。尤其是面对一个无比弱小的对手,还没有取得足够匹配他能力的功劳,就更加会让他内心焦躁不安,担心被突然起来的使臣,带着国君的愤怒训斥。
这也是庞爰的困局,他的大军进入了卫国的腹地,但是马邑打不下来,戚邑的防御要比马邑更加坚固。因为是港口城邑的缘故,攻打戚邑最好选择在大河封冻之后。至于帝丘,连马邑都没有打下来,想什么美事呢?
唯独有一个城邑可以轻易被攻克,可是不能打。
他有种被人逼在一个角落里动弹不得的难受劲,上一次能够让他如此难受的,应该是那个叫吴起的男人,好在那次吴起的目标不是他,也不是赵军,而是中山国的国君。但是吴起是成名多年的绝世名将,可边子白算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