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37节(2 / 4)
在伊春的工程队暂停修路之后,幽州果然进入了雨季,不,应该说,整个大梁都进入了雨季。
下雨天,天阴沉沉的,人们的心情也不咋好。
“又下雨了。”
“是啊。最近这雨是天天下啊。”老天爷似乎想将去年大旱时积攒了一年的雨水还给他们一样。
“真希望这雨季赶紧过去,老天爷别天天漏水了,不然地里的庄稼怕是得遭殃。”
“我们这里还算好了,听说南方才叫惨呢。”
这情况,伊春早有预料。俗话说,四月八,大水发。三四月份本就是雨季,雨水多一些是正常的。再都,通常呢,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伊春在预判到这情况之后,提前做了相关的预防工作。比如,春耕时,城主府贴出公告,建议老百姓们今年耕种多作垅,免得雨水一多,将农作物的根系给湮坏了,又建议今年多种植耐水作物,例如水稻莲藕等。
无数老百姓庆幸自已照做了,不然,这雨这样下,很多农作物的要系都要坏了,地里就要绝收了,因为到了这时候,补种已经来不及了。
又比如,去岁末,城主府就安排了那两万的狄罗俘虏去修理伊春境内的各大支流水渠,给它清淤泥,拓宽水渠等。除此之外,城主府还命人在主城区修出了几条主干的下水道。故而现在即使下着瓢泼大雨,伊春主城不曾被湮。
整个幽州,因为伊春准备充分,无疑受到洪水的冲击和伤害是最小的。而其他的城郡,会宁和松花府紧跟着伊春的脚步,损失也不大。之后嘉川因为整体地势较高的原因,情况也较好。情况最坏的当属绥化和侯城,这两座城郡归于伊春的时间最晚,应对措施准备的不充分,加之侯城算是整个幽州的下游出水口,所以受到的冲击最大。
伊春城主府对侯城也是重点关注着,随时准备救援。在雨季这段时间里,幽州各地不少基层的官员们都要下乡排查,一旦情况不对,需要疏散当地的老百姓,尽量争取少点伤亡事故。
幽州有条不紊地预防着洪涝灾害,一切的情况和损失都在掌控之中。
相比之下,南方就没那么幸运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烈。河坝决堤,河水水洪冲击两岸,一片又一片的村庄被湮,特别是黔南一带,很多人无家可归,哀鸿遍野,情况尤为惨烈。
可惜这时,王朗早已北上冀州,不然他还要还在黔南,黔南的情况至少会比现在好一点。
老百姓们经历了无情的洪涝灾害,偏朝廷又无力赈灾,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冲击了太守府,抢占了官府的备用粮仓。可惜粮仓里并无太多粮食,老百姓拿着分到的少许粮食,不得不想别的出路。
有人想趁机起事,拉一支反军出来,这人就是连胜。这事在原著中,他也这么干过,还被他干成功了,夹裹了二十多万难民,往北冲去。最终被朝廷招安,得了一个伯位。
但这次,老百姓们不买账。老百姓可不傻,这支新生的反军啥都没有,哪比得上伊春啊。这分明是想利用他们空手套白狼嘛,连起家的资本都没有,就想忽悠他们替他卖命?呸!
他们只要去到伊春就好了,就算要卖命,他们也要选个对他们老百姓好的主公!
对此,连胜气得咬牙,他的眼光和决断无疑是好的,奈何时移世易,老百姓有了更好的选择,不肯跟随于他。他,起家晚了!
第183章
徐州
汝阴王和司马贤在议事。
“安南王向我们求助,我们救还是不救?”汝阴王先前接到安南王的密信,看完信上的内容,他一时间拿不准主意了。救吧,这段时间,他们青徐两州也遭遇了重大的洪涝灾害,虽然他们对洪涝灾害的应对没有伊春那边那么从容,但也算调度得当,所以青徐两州有骚动,但不至于像黔南那样直接崩溃了。
这个时间点出兵,他不大愿意。不救吧,他又担心朝廷灭了安南王之后,再合兵来攻打他们。这样的话,他也得考虑自已能不能称住。
思及如今的形势,汝阴王也是唏嘘。本来起事的三方势力中,他们徐州的势力是最强大的,其次是在益州西南方起事的安南王,刑长风独有一个伊春,同一个地盘上还有朱富贵在镇守,算是最弱势的一方。现在,综合实力来看,汝阴王认为他们和刑长风算是不相上下。安南王倒成了最弱的那一方。
司马贤暗忖,朝廷的决策总算对了,杮子挑软的捏,安南王在朝廷眼中就是那颗软柿子,如今朝廷正集中火力打算先消灭西南王。现在安南王被朝廷集中火力打,快要撑不住了,才着急忙慌地来信向他们求助。
“主公,安南王想要我们在这个时候出兵,主要是想我们替他分担朝廷的火力。”
汝阴王赞同这一点,“嗯,他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互为倚角之势。这次若我们出兵,就当他欠我们一个人情。以后但凡有招呼,一定义不容辞地帮忙。”
司马贤说道,“安南王还没认清现实呢。主公,我们不出兵,派人去劝安南王归附我们吧。”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梁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很清晰了,安南王这是垂死挣扎罢了。
“你说,安南王有可能臣服于本王吗?”汝阴王问。 ↑返回顶部↑
下雨天,天阴沉沉的,人们的心情也不咋好。
“又下雨了。”
“是啊。最近这雨是天天下啊。”老天爷似乎想将去年大旱时积攒了一年的雨水还给他们一样。
“真希望这雨季赶紧过去,老天爷别天天漏水了,不然地里的庄稼怕是得遭殃。”
“我们这里还算好了,听说南方才叫惨呢。”
这情况,伊春早有预料。俗话说,四月八,大水发。三四月份本就是雨季,雨水多一些是正常的。再都,通常呢,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伊春在预判到这情况之后,提前做了相关的预防工作。比如,春耕时,城主府贴出公告,建议老百姓们今年耕种多作垅,免得雨水一多,将农作物的根系给湮坏了,又建议今年多种植耐水作物,例如水稻莲藕等。
无数老百姓庆幸自已照做了,不然,这雨这样下,很多农作物的要系都要坏了,地里就要绝收了,因为到了这时候,补种已经来不及了。
又比如,去岁末,城主府就安排了那两万的狄罗俘虏去修理伊春境内的各大支流水渠,给它清淤泥,拓宽水渠等。除此之外,城主府还命人在主城区修出了几条主干的下水道。故而现在即使下着瓢泼大雨,伊春主城不曾被湮。
整个幽州,因为伊春准备充分,无疑受到洪水的冲击和伤害是最小的。而其他的城郡,会宁和松花府紧跟着伊春的脚步,损失也不大。之后嘉川因为整体地势较高的原因,情况也较好。情况最坏的当属绥化和侯城,这两座城郡归于伊春的时间最晚,应对措施准备的不充分,加之侯城算是整个幽州的下游出水口,所以受到的冲击最大。
伊春城主府对侯城也是重点关注着,随时准备救援。在雨季这段时间里,幽州各地不少基层的官员们都要下乡排查,一旦情况不对,需要疏散当地的老百姓,尽量争取少点伤亡事故。
幽州有条不紊地预防着洪涝灾害,一切的情况和损失都在掌控之中。
相比之下,南方就没那么幸运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烈。河坝决堤,河水水洪冲击两岸,一片又一片的村庄被湮,特别是黔南一带,很多人无家可归,哀鸿遍野,情况尤为惨烈。
可惜这时,王朗早已北上冀州,不然他还要还在黔南,黔南的情况至少会比现在好一点。
老百姓们经历了无情的洪涝灾害,偏朝廷又无力赈灾,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冲击了太守府,抢占了官府的备用粮仓。可惜粮仓里并无太多粮食,老百姓拿着分到的少许粮食,不得不想别的出路。
有人想趁机起事,拉一支反军出来,这人就是连胜。这事在原著中,他也这么干过,还被他干成功了,夹裹了二十多万难民,往北冲去。最终被朝廷招安,得了一个伯位。
但这次,老百姓们不买账。老百姓可不傻,这支新生的反军啥都没有,哪比得上伊春啊。这分明是想利用他们空手套白狼嘛,连起家的资本都没有,就想忽悠他们替他卖命?呸!
他们只要去到伊春就好了,就算要卖命,他们也要选个对他们老百姓好的主公!
对此,连胜气得咬牙,他的眼光和决断无疑是好的,奈何时移世易,老百姓有了更好的选择,不肯跟随于他。他,起家晚了!
第183章
徐州
汝阴王和司马贤在议事。
“安南王向我们求助,我们救还是不救?”汝阴王先前接到安南王的密信,看完信上的内容,他一时间拿不准主意了。救吧,这段时间,他们青徐两州也遭遇了重大的洪涝灾害,虽然他们对洪涝灾害的应对没有伊春那边那么从容,但也算调度得当,所以青徐两州有骚动,但不至于像黔南那样直接崩溃了。
这个时间点出兵,他不大愿意。不救吧,他又担心朝廷灭了安南王之后,再合兵来攻打他们。这样的话,他也得考虑自已能不能称住。
思及如今的形势,汝阴王也是唏嘘。本来起事的三方势力中,他们徐州的势力是最强大的,其次是在益州西南方起事的安南王,刑长风独有一个伊春,同一个地盘上还有朱富贵在镇守,算是最弱势的一方。现在,综合实力来看,汝阴王认为他们和刑长风算是不相上下。安南王倒成了最弱的那一方。
司马贤暗忖,朝廷的决策总算对了,杮子挑软的捏,安南王在朝廷眼中就是那颗软柿子,如今朝廷正集中火力打算先消灭西南王。现在安南王被朝廷集中火力打,快要撑不住了,才着急忙慌地来信向他们求助。
“主公,安南王想要我们在这个时候出兵,主要是想我们替他分担朝廷的火力。”
汝阴王赞同这一点,“嗯,他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互为倚角之势。这次若我们出兵,就当他欠我们一个人情。以后但凡有招呼,一定义不容辞地帮忙。”
司马贤说道,“安南王还没认清现实呢。主公,我们不出兵,派人去劝安南王归附我们吧。”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梁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很清晰了,安南王这是垂死挣扎罢了。
“你说,安南王有可能臣服于本王吗?”汝阴王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