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1 / 4)
孕期不过三月,为避讳故, 其实是不能说的。但皇帝大约有点喜不自禁,如今已倡的满世界都知道了。
窦师良又道:“在宫里怀孕,一定小心谨慎,不该吃的不要吃,不该走的路也不要多走。”
他自幼在宫中行走, 又是一双冷眼,比皇帝更知后宫里的险恶,所以才要这样提醒。
陆敏不停点头,见这人时时盯着,如师如长, 两只眼里满满的不放心。忆及当初自己背负陆轻歌回家时,满世界也无人能理解她,唯有他会说一句,那是逃不开的原罪来安慰她。
事实便是如此,恩与怨是分开的。陆轻歌欠了全天下人的债, 上辈子也欠了陆府诸人一条命,但从生至死,一直待她好的不能再好,无论对错, 也无论陆轻歌那份爱里搀杂着什么样的功利,她做了她该做的。
窦师良见陆敏一直不肯说话,又道:“经过这一年多,我也看出来了。皇上原本性戾,但因为你的潜移默化,也在学着想要以仁治国。
我曾以为,陆轻歌将是你难以洗去的污点,所以执意不肯让你入宫。但如今看来,皇上会一点点洗去那个污点,你将会是与她截然不同的皇后。止这一点,我窦师良不如皇帝,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呢。往后,各自珍重吧!”
就这样,陆敏当初六神无主时所造的情债,便随春风而散。
在长安殿外分别过,目送窦师良走远,暗猜他应当是要往麟德殿方向去的,但不知怎么的,他脚一拐,往紫宸殿方向去了。
她暗暗觉得,窦师良只怕又迷路了,遂连忙使了个小宫婢前去引路。站在朱色的高墙下细看,果然不一会儿,窦师良叫那小宫婢领着,往麟德殿的方向去了。
*
回到长安殿时,皇帝坐在临窗的黄花梨卷草藤心纹罗汉床上,明黄色夹长服,摘冠挂帽,舒舒坦坦的坐着。李禄在旁伏侍,他忙里偷闲在批折子,见陆敏来了,李禄才命人把茶点端了上来。
陆敏没胃口吃点心,端了开胃的酸梅汤过来慢慢喝着,取皇帝的折子来翻,翻着翻着,便见其中一份上又有陆昭仪,她遂细细读了起来。
这是一份一个远在嘉峪关的张统兵呈上来的请罪折子。张统兵擅打胜仗,但也治兵极严。一天夜里,他处罚了几个夜里在城门上站岗开小差,喝酒找军妓作乐的士兵,大约打的太狠了,打死了两个,还剩下一个。
那剩下的一个伤好之后,偷偷跑进祁连山,竟三更半夜带着马匪缒城而入,一通烧杀抢掠后离去。
张统兵身为一城之守,当然要为此事负全部责任。皇帝当然先将他一通大骂,接着又念了点昔日的好,将昨日才讲给吏部尚书冯柯的那个故事,又给张统兵讲了一遍。总之,因为陆昭仪的一句话,一内一外,一文一武两位大臣逃过了死劫。
而且,这只是个开头。从此往后,皇帝偏爱在奏折里穿插一点后宫日常,陆昭仪在他的批语里,大多沉迷于养花养草,料理后宫诸件小事,但她总有些妙言妙语,能叫皇帝受益匪浅。
于是自此之后,很多本该严惩用重典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便只改做小惩。本该施以小惩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饬斥几句也就完了。
后宫前廷,本该是渭泾分明的两个地方。皇帝也不该把自己日常在后宫与嫔妃之间的相处透露给大臣们听。但赵穆用笔很巧妙,从不曾透露陆敏的丁点私事,却于字里行间,带出她宽容,博爱的宅心仁厚来。
在他的批语里,她讲的全是后宫琐事,皇帝以微见著,将那一句话带到朝政上思考,便有了仁法仁政。
君王爱写,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当然也爱看。于是一时之间,陆昭仪在满朝上下,简直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皇帝唯她一个妃子,既怀了孕,按理来说御史台就该上折子,请求皇帝采聘良女,充实后宫的。群臣生怕有良女进去要分陆昭仪的宠爱,皆悄悄装聋作哑不提此事。
御史台有个不开眼的御史,夜里灌了两壶黄汤,瞧自家姑娘生的漂亮,欲来个毛遂自荐,遂怀揣了一份请求皇帝采聘良女的折子,也不知那儿走漏了风声,清清早刚走到御街上,便叫气红眼的诸大臣们给扒光衣服,扔进了护城河里去了。
非但如此,若有臣工们听闻谁家有个姿色稍艳,才情颇高的小娇娥藏于闺中,大家也得赶忙忙儿遣着自家夫人去替她拉媒搭纤,说桩好亲事。为的,就是怕那小娇娥的名声传到宫里去,惹皇帝动了心采聘入宫,要分陆昭仪的宠爱。
谁知道皇帝再宠一个,会不会是个小心眼儿的蠢化,不劝皇帝宅心仁厚,专勾着皇上干坏事呢?
端午的时候,由窦师良率领,诸大臣一致提议,称陆昭仪温柔贤淑,惠质兰心,更难得身份高贵,秀外惠中,堪母仪天下,恳请皇帝封陆昭仪为后。
就这样,怀胎三月的陆敏再进一阶,成了皇后,还是个满朝上下,无人不交口称赞的贤后。
*
后事暂且不表,只说眼前。
皇上剑眉下两只鹰隼般的眸子紧盯着,陆敏灌了一大壶的酸梅汤,炕桌上满满的荤素点心,却是一口也不肯动。皇帝挑来挑去,筷子挟了块时令的春瓜丝饼,颤危危递了过来,哄孩子一样劝道:“好歹吃一口,否则总灌酸梅汤,我儿子生出来也得是个醋壶。” ↑返回顶部↑
窦师良又道:“在宫里怀孕,一定小心谨慎,不该吃的不要吃,不该走的路也不要多走。”
他自幼在宫中行走, 又是一双冷眼,比皇帝更知后宫里的险恶,所以才要这样提醒。
陆敏不停点头,见这人时时盯着,如师如长, 两只眼里满满的不放心。忆及当初自己背负陆轻歌回家时,满世界也无人能理解她,唯有他会说一句,那是逃不开的原罪来安慰她。
事实便是如此,恩与怨是分开的。陆轻歌欠了全天下人的债, 上辈子也欠了陆府诸人一条命,但从生至死,一直待她好的不能再好,无论对错, 也无论陆轻歌那份爱里搀杂着什么样的功利,她做了她该做的。
窦师良见陆敏一直不肯说话,又道:“经过这一年多,我也看出来了。皇上原本性戾,但因为你的潜移默化,也在学着想要以仁治国。
我曾以为,陆轻歌将是你难以洗去的污点,所以执意不肯让你入宫。但如今看来,皇上会一点点洗去那个污点,你将会是与她截然不同的皇后。止这一点,我窦师良不如皇帝,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呢。往后,各自珍重吧!”
就这样,陆敏当初六神无主时所造的情债,便随春风而散。
在长安殿外分别过,目送窦师良走远,暗猜他应当是要往麟德殿方向去的,但不知怎么的,他脚一拐,往紫宸殿方向去了。
她暗暗觉得,窦师良只怕又迷路了,遂连忙使了个小宫婢前去引路。站在朱色的高墙下细看,果然不一会儿,窦师良叫那小宫婢领着,往麟德殿的方向去了。
*
回到长安殿时,皇帝坐在临窗的黄花梨卷草藤心纹罗汉床上,明黄色夹长服,摘冠挂帽,舒舒坦坦的坐着。李禄在旁伏侍,他忙里偷闲在批折子,见陆敏来了,李禄才命人把茶点端了上来。
陆敏没胃口吃点心,端了开胃的酸梅汤过来慢慢喝着,取皇帝的折子来翻,翻着翻着,便见其中一份上又有陆昭仪,她遂细细读了起来。
这是一份一个远在嘉峪关的张统兵呈上来的请罪折子。张统兵擅打胜仗,但也治兵极严。一天夜里,他处罚了几个夜里在城门上站岗开小差,喝酒找军妓作乐的士兵,大约打的太狠了,打死了两个,还剩下一个。
那剩下的一个伤好之后,偷偷跑进祁连山,竟三更半夜带着马匪缒城而入,一通烧杀抢掠后离去。
张统兵身为一城之守,当然要为此事负全部责任。皇帝当然先将他一通大骂,接着又念了点昔日的好,将昨日才讲给吏部尚书冯柯的那个故事,又给张统兵讲了一遍。总之,因为陆昭仪的一句话,一内一外,一文一武两位大臣逃过了死劫。
而且,这只是个开头。从此往后,皇帝偏爱在奏折里穿插一点后宫日常,陆昭仪在他的批语里,大多沉迷于养花养草,料理后宫诸件小事,但她总有些妙言妙语,能叫皇帝受益匪浅。
于是自此之后,很多本该严惩用重典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便只改做小惩。本该施以小惩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饬斥几句也就完了。
后宫前廷,本该是渭泾分明的两个地方。皇帝也不该把自己日常在后宫与嫔妃之间的相处透露给大臣们听。但赵穆用笔很巧妙,从不曾透露陆敏的丁点私事,却于字里行间,带出她宽容,博爱的宅心仁厚来。
在他的批语里,她讲的全是后宫琐事,皇帝以微见著,将那一句话带到朝政上思考,便有了仁法仁政。
君王爱写,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当然也爱看。于是一时之间,陆昭仪在满朝上下,简直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皇帝唯她一个妃子,既怀了孕,按理来说御史台就该上折子,请求皇帝采聘良女,充实后宫的。群臣生怕有良女进去要分陆昭仪的宠爱,皆悄悄装聋作哑不提此事。
御史台有个不开眼的御史,夜里灌了两壶黄汤,瞧自家姑娘生的漂亮,欲来个毛遂自荐,遂怀揣了一份请求皇帝采聘良女的折子,也不知那儿走漏了风声,清清早刚走到御街上,便叫气红眼的诸大臣们给扒光衣服,扔进了护城河里去了。
非但如此,若有臣工们听闻谁家有个姿色稍艳,才情颇高的小娇娥藏于闺中,大家也得赶忙忙儿遣着自家夫人去替她拉媒搭纤,说桩好亲事。为的,就是怕那小娇娥的名声传到宫里去,惹皇帝动了心采聘入宫,要分陆昭仪的宠爱。
谁知道皇帝再宠一个,会不会是个小心眼儿的蠢化,不劝皇帝宅心仁厚,专勾着皇上干坏事呢?
端午的时候,由窦师良率领,诸大臣一致提议,称陆昭仪温柔贤淑,惠质兰心,更难得身份高贵,秀外惠中,堪母仪天下,恳请皇帝封陆昭仪为后。
就这样,怀胎三月的陆敏再进一阶,成了皇后,还是个满朝上下,无人不交口称赞的贤后。
*
后事暂且不表,只说眼前。
皇上剑眉下两只鹰隼般的眸子紧盯着,陆敏灌了一大壶的酸梅汤,炕桌上满满的荤素点心,却是一口也不肯动。皇帝挑来挑去,筷子挟了块时令的春瓜丝饼,颤危危递了过来,哄孩子一样劝道:“好歹吃一口,否则总灌酸梅汤,我儿子生出来也得是个醋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