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万安 第6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日方长。”裴行昭喝尽杯中酒,“早点儿回家,好生歇息。”
  杨攸欣然称是,喝完酒,放下酒杯道辞回了府中。
  在宫里逗留的时间委实不短,进到府邸里的外书房,已近正午。
  丫鬟、小厮各司其职,奉上酒水饭菜。
  杨攸在宫里确实喝了几杯,而且是越喝酒食欲越好的性子,便从善如流,坐在饭桌前用膳。
  就着几样菜消耗掉小半碗白米饭,她才有功夫细细品味饭菜的味道。
  这些……怎么像是她与哥哥在军中数度怀念过的、念叨过的母亲的好厨艺?
  一定就是了。那种几乎只属于母亲能带来的怀念的温暖的味道,没有人能效法。
  她唇角徐徐上扬。
  在这之前,真的是恨上了母亲,简直是钻到地缝里也不能挖出帮她开脱的因由。
  但是,母亲被敲打了,便在立竿见影地付诸行动了。
  她一时间是有点儿接受不来,但这不妨碍她会接受母亲可喜的改变,并会寻机适度地表示领情、认同和感激。
  亲人么,若实在不能要了,她之前只想远远地避开,分家或死生相隔都无所谓,但若能相互为着彼此付出应尽的本分,便该感激对方,感恩于带来这种改变的人。
  .
  进到四月,裴行昭接到各封疆大吏针对北直隶推植棉花的表态:
  有一些想当即效法,但火速与北直隶、松江、云南三方通信之后,便知是不可一蹴而就的事,现下连种子都只能筹集到一点点,那就只能先适度地尝试种植,明年再在辖区适度地拨出田地试验,可行便也照本宣科,为国为民谋利。
  另外一些,则是委婉地表明,当地不论是否推植棉花,细算过账之后,收益都与如今大抵持平,那么,日后便是效法北直隶,也只是为着百姓供给自己的一应御寒的衣物被褥,到时还望朝廷予以谅解,也如给予北直隶的益处一般,给予自己治下的百姓免除赋税。
  裴行昭就各地情形,为每个人设身处地地想了想,结论是这都是情理之中的,自是好言好语地给予表示认可赞同的批示。
  这种一切依照常态发展的情形,已维持了数日,让很多人真就以为,皇帝在不在京城、朝堂都是一样的,都没人当回事。但很多人不能代表裴行昭,裴行昭在这种事情上,也决不能随大流,她是觉得,谁要是不给她个下马威,或者不惹出点儿事情,才是不正常的,尤其文官、言官。
  原因无他,重用女子中的人才,是从先帝在位期间才施行并推广的,对此心怀抵触的文官不在少数——寻常武官服不服一个人,不分文武亦不分男女,他们只看实打实的排兵布阵的方案和取得的功绩,认可了,也便真的认可了,起码绝不会处心积虑地算计谋害同道中人。文官尤其言官却是不同。
  晋阳殒命没引起质疑,主要是因为她亲笔写就了认罪悔过的折子,对于看不过女子当权的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死一个少一个的事儿,才不会认真追究。
  摄政的两女子死了一个,还剩一个,要是不找机会或制造机会生事给她添堵,才是怪事。
  其实那种事要是深想,结果最起码也是谁也讨不到好处的事儿,可很多人为人处世就是不用想太多的。
  要不然,何以有那么撞死在金殿、被处以极刑的死谏的言官?他们那股子想要以一死青史留名的迫切与视死如归,不做其同类,便不能明白。
  可那些人又有谁深想过,他们的多少前辈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根儿筋、祸及九族的令人难评功过是非的存在罢了。
  或许,那些人也不愿想不算成功的前例,只想成为那些人里真正为万人称颂的翘楚,且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成为那一类人。
  裴行昭正对此心生隐忧的时候,官员之间便出了一档子事儿,事情还不小,关乎言官和武将中的两个重臣:
  大半夜的,在京城的长街之上,英国公把右都御史方诚濡打了。
  说起来,不过是英国公给了方诚濡一巴掌,但武官出手,总要分用没用真力。英国公用没用真力,没人敢说,但方诚濡被抽得当即昏迷不醒却像是实情——起码次日清早赶到宫里告状的时候,面颊上浮着五指山,气色倒也像是患了重病似的蜡黄。
  方诚濡不是自己来到清凉殿的,来帮他鸣不平的文官、言官不在少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