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3节(2 / 4)
汪为想得没错。即使是郡王府,因为主子统共也就宣瑾瑜和李氏两人,在这个节俭的年代,也不会天天宰羊吃,因为一头羊不赶着吃完,极易放坏。最好就是零买几斤肉,当天吃完。
汪为家的羊肉铺子在东市一开,很快就受到了追捧。他家的羊都是用的新鲜草料喂养,因此羊肉没有一点腥膻味儿,白水煮都香。
这种最上等的羊肉,只用切成大块,和着葱姜往水里一放,等水咕嘟咕嘟一响,就拿小勺子撇羊油沫子。沫子撇得差不多干净了,一盖盖子小火炖上一个时辰,就鲜美不可胜言。后世的泉水羊肉,便是这么个做法。
汪为的羊肉铺子每天可以卖出三头羊,细水长流,能赚不少银子。想买他家牛的老主顾知道后,以后但凡想要买牛,就去羊肉铺子问价,第二天汪为就从长都郡城送来牛,主顾牵走就是。
随着长都郡城和南沧县城的水泥路修通,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南沧县县民们能买到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今年丰收的南沧县,也有一部分粮食流通向了县城。至于水泥、香皂、菽豆酱这些特产,也借由长都郡城售卖到了其他各郡。
更快的人员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也带来了更多商税。因为赈灾,南沧县廷府花去了不少银子,可道路修通后,库银又迅速充沛起来。于是县廷府又酝酿起了新的利民政策。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公共牛车
南沧县的城门口, 立上了一块怪模怪样的显眼牌子。牌子上画着一辆马车。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好奇去问守城门的衙役。
衙役粗声粗气说:“以后从卯时到未时,每逢时辰整点儿, 在这个木牌子底下就会发两辆牛车, 从南沧县到长都郡城去。牛车只载人,不载货。”
两辆牛车?往来的县民们顿时好奇起来,恰好, 更漏也到了辰时的整点儿,只见从县城里缓缓驶出了两辆牛车。每辆牛车都由两头牛牵引, 后面拉着敞开的宽大板车。驾车的车夫停在了木牌子底下, 喊道:“出发, 去长都郡城的牛车!大人三文钱,小孩一文钱, 抱着的奶娃子不要钱!”
原来是送人去长都郡城的牛车!这价格却是公道,顿时就有不少打算走路去长都郡城的人说道:“我来,我来!”
可一辆牛车只能坐五个人,两辆也就十个人。最开始报名的十个好运气的人上了车, 一脸欢喜。只用花两三斤米的价钱,坐牛车去长都郡, 倒是轻省不少呢。因为牛车的车轮宽大, 在平滑的水泥上飞快滚动, 平日里五六个时辰的路,竟然三个时辰就到达了。
县廷府提供的便宜牛车就这样出了名。听守城门的官爷说, 郡王爷说这是公共牛车。县民们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但因为是郡王爷取的, 便也这么叫了。
不过公共牛车太受欢迎, 每个时辰发两辆根本不够, 很快, 县廷府就把牛车增加到了足足十辆,才算是满足了民众的需求。考虑到牛车往来的速度,县廷府一共置办了三十辆牛车。宋冬干脆在城门外圈了块场地,专门停放管理公共牛车。牛车收上来的车费勉强够给黄牛们买点草料,余下全靠县廷府贴补。也是南沧县现在有钱了,每月才能给得起这笔花销。
见县廷府率先做起了牛车往来的生意,也有私人做起了拉车的行当。这私人经营的牛车,要足足收十文钱一个人,是县廷府的三倍还多。饶是这样,也有不少赶不上公共牛车的人去坐私家牛车。至于舍得花钱的,花上三十文,可以坐上更快更舒服的马车。
牛车行当蓬勃发展,南沧县也掀起了一波购置牛马的热潮。现在县民们都以家中养牛养马为荣。以畜力为驱动,南沧县的交通空前繁荣。
诚郡王府里,宣瑾瑜正忙着指导春香纺线。现下已是秋日,李氏就让丫鬟仆妇把库房里存着的毛皮大氅拿出来晒太阳,预备着秋末就该穿了。宣瑾瑜一看拿出来晾晒的皮毛大氅,便觉得十分厚重。她试了试穿在身上,保暖效果一流,但着实沉重压身,不够轻便,又不透气,容易闷出一身汗来。这种毛皮大氅价格又十分昂贵,寻常人根本穿不起。
宣瑾瑜忍不住又开始操心,入秋了,冬天还会远吗?自己的子民又该如何过冬呢?
系统抽出的棉花良种还封在抽卡自带的小箱子里,要等着明年春天才能下种,今年冬天,能有什么保暖的衣料?宣瑾瑜吃饭的时候有了灵感。瞅着厨房端上来的羊肉,她突然悟了,南沧县地处边关,比起关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牛羊,羊毛不就是上等的保暖材料?
于是说干就干,宣瑾瑜决心把这羊毛纺成毛线看看,反正王府里也摆着现成的纺线机。原来,上至郡王太妃李氏,下到贴身丫鬟春香,王府里的女眷在深宅大院里难免寂寞,大家就做做针线活打发日子。听说郡王爷发明了新的纺织机,李氏就让宣瑾瑜弄了几台回王府,给大家拨弄拨弄。
宣瑾瑜让春香带着人把纺织机这些家伙什取过来,自己亲自动手,开始纺织起了毛线。不过她脑瓜子灵活,手却生得笨拙,弄了没多久,就被春香请了下来。
“郡王爷想做什么就说,至于这纺织的活儿,还是奴婢来做吧。”春香比宣瑾瑜大几岁,自小伺候着王爷长大,说话也活泼直接。
春香的针线活儿在整个王府都排得上号,宣瑾瑜也乐得如此。她拿着羊毛给春香看:“我从古书上看到,这羊毛也可以跟苎麻一样纺出线来,羊毛线又可以编织成毛衣,轻薄保暖。”
这些羊毛宣瑾瑜已经命人清洗晒干,春香拿起一看,只见羊毛洁白而柔软,但缠绕成了毛团。刚刚郡王爷就是拿这毛团往纺线机上引,却总是拉不好毛线。
春香若有所思。这样的毛团太过杂乱,团积在一起,可不好纺织。平常纺麻线的时候,那些苎麻草都是规整成一束一束的,能不能把羊毛也像苎麻那样处理呢?
春香拿出木梳子,仔细把羊毛梳理开,一直梳到羊毛蓬松而柔软,这时她才揪出一缕羊毛,挂在纺线机的纺锤杆子上。她一边转动滚轮,一边牵引羊毛出线。纺线要求的是巧劲儿,手上的力度必须稳得住,春香一开始纺羊毛线,手上把不住劲儿的大小,羊毛线断了几次,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力度,羊毛线在她手中越滚越长。
春香平日里就喜欢做点针线活儿,也不觉得枯燥,高高兴兴地织出了一大团羊毛线,这才拿去找宣瑾瑜。“王爷要的可是这种毛线?” ↑返回顶部↑
汪为家的羊肉铺子在东市一开,很快就受到了追捧。他家的羊都是用的新鲜草料喂养,因此羊肉没有一点腥膻味儿,白水煮都香。
这种最上等的羊肉,只用切成大块,和着葱姜往水里一放,等水咕嘟咕嘟一响,就拿小勺子撇羊油沫子。沫子撇得差不多干净了,一盖盖子小火炖上一个时辰,就鲜美不可胜言。后世的泉水羊肉,便是这么个做法。
汪为的羊肉铺子每天可以卖出三头羊,细水长流,能赚不少银子。想买他家牛的老主顾知道后,以后但凡想要买牛,就去羊肉铺子问价,第二天汪为就从长都郡城送来牛,主顾牵走就是。
随着长都郡城和南沧县城的水泥路修通,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南沧县县民们能买到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今年丰收的南沧县,也有一部分粮食流通向了县城。至于水泥、香皂、菽豆酱这些特产,也借由长都郡城售卖到了其他各郡。
更快的人员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也带来了更多商税。因为赈灾,南沧县廷府花去了不少银子,可道路修通后,库银又迅速充沛起来。于是县廷府又酝酿起了新的利民政策。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公共牛车
南沧县的城门口, 立上了一块怪模怪样的显眼牌子。牌子上画着一辆马车。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好奇去问守城门的衙役。
衙役粗声粗气说:“以后从卯时到未时,每逢时辰整点儿, 在这个木牌子底下就会发两辆牛车, 从南沧县到长都郡城去。牛车只载人,不载货。”
两辆牛车?往来的县民们顿时好奇起来,恰好, 更漏也到了辰时的整点儿,只见从县城里缓缓驶出了两辆牛车。每辆牛车都由两头牛牵引, 后面拉着敞开的宽大板车。驾车的车夫停在了木牌子底下, 喊道:“出发, 去长都郡城的牛车!大人三文钱,小孩一文钱, 抱着的奶娃子不要钱!”
原来是送人去长都郡城的牛车!这价格却是公道,顿时就有不少打算走路去长都郡城的人说道:“我来,我来!”
可一辆牛车只能坐五个人,两辆也就十个人。最开始报名的十个好运气的人上了车, 一脸欢喜。只用花两三斤米的价钱,坐牛车去长都郡, 倒是轻省不少呢。因为牛车的车轮宽大, 在平滑的水泥上飞快滚动, 平日里五六个时辰的路,竟然三个时辰就到达了。
县廷府提供的便宜牛车就这样出了名。听守城门的官爷说, 郡王爷说这是公共牛车。县民们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但因为是郡王爷取的, 便也这么叫了。
不过公共牛车太受欢迎, 每个时辰发两辆根本不够, 很快, 县廷府就把牛车增加到了足足十辆,才算是满足了民众的需求。考虑到牛车往来的速度,县廷府一共置办了三十辆牛车。宋冬干脆在城门外圈了块场地,专门停放管理公共牛车。牛车收上来的车费勉强够给黄牛们买点草料,余下全靠县廷府贴补。也是南沧县现在有钱了,每月才能给得起这笔花销。
见县廷府率先做起了牛车往来的生意,也有私人做起了拉车的行当。这私人经营的牛车,要足足收十文钱一个人,是县廷府的三倍还多。饶是这样,也有不少赶不上公共牛车的人去坐私家牛车。至于舍得花钱的,花上三十文,可以坐上更快更舒服的马车。
牛车行当蓬勃发展,南沧县也掀起了一波购置牛马的热潮。现在县民们都以家中养牛养马为荣。以畜力为驱动,南沧县的交通空前繁荣。
诚郡王府里,宣瑾瑜正忙着指导春香纺线。现下已是秋日,李氏就让丫鬟仆妇把库房里存着的毛皮大氅拿出来晒太阳,预备着秋末就该穿了。宣瑾瑜一看拿出来晾晒的皮毛大氅,便觉得十分厚重。她试了试穿在身上,保暖效果一流,但着实沉重压身,不够轻便,又不透气,容易闷出一身汗来。这种毛皮大氅价格又十分昂贵,寻常人根本穿不起。
宣瑾瑜忍不住又开始操心,入秋了,冬天还会远吗?自己的子民又该如何过冬呢?
系统抽出的棉花良种还封在抽卡自带的小箱子里,要等着明年春天才能下种,今年冬天,能有什么保暖的衣料?宣瑾瑜吃饭的时候有了灵感。瞅着厨房端上来的羊肉,她突然悟了,南沧县地处边关,比起关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牛羊,羊毛不就是上等的保暖材料?
于是说干就干,宣瑾瑜决心把这羊毛纺成毛线看看,反正王府里也摆着现成的纺线机。原来,上至郡王太妃李氏,下到贴身丫鬟春香,王府里的女眷在深宅大院里难免寂寞,大家就做做针线活打发日子。听说郡王爷发明了新的纺织机,李氏就让宣瑾瑜弄了几台回王府,给大家拨弄拨弄。
宣瑾瑜让春香带着人把纺织机这些家伙什取过来,自己亲自动手,开始纺织起了毛线。不过她脑瓜子灵活,手却生得笨拙,弄了没多久,就被春香请了下来。
“郡王爷想做什么就说,至于这纺织的活儿,还是奴婢来做吧。”春香比宣瑾瑜大几岁,自小伺候着王爷长大,说话也活泼直接。
春香的针线活儿在整个王府都排得上号,宣瑾瑜也乐得如此。她拿着羊毛给春香看:“我从古书上看到,这羊毛也可以跟苎麻一样纺出线来,羊毛线又可以编织成毛衣,轻薄保暖。”
这些羊毛宣瑾瑜已经命人清洗晒干,春香拿起一看,只见羊毛洁白而柔软,但缠绕成了毛团。刚刚郡王爷就是拿这毛团往纺线机上引,却总是拉不好毛线。
春香若有所思。这样的毛团太过杂乱,团积在一起,可不好纺织。平常纺麻线的时候,那些苎麻草都是规整成一束一束的,能不能把羊毛也像苎麻那样处理呢?
春香拿出木梳子,仔细把羊毛梳理开,一直梳到羊毛蓬松而柔软,这时她才揪出一缕羊毛,挂在纺线机的纺锤杆子上。她一边转动滚轮,一边牵引羊毛出线。纺线要求的是巧劲儿,手上的力度必须稳得住,春香一开始纺羊毛线,手上把不住劲儿的大小,羊毛线断了几次,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力度,羊毛线在她手中越滚越长。
春香平日里就喜欢做点针线活儿,也不觉得枯燥,高高兴兴地织出了一大团羊毛线,这才拿去找宣瑾瑜。“王爷要的可是这种毛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