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1 / 4)
确实比起辛寅来,八弟更适合镇南冥。离京藩王有封地,南冥地广人稀,又正在休养生息。也不怕八王手握重兵后,再生二心。
可比起这些好处来,他更放心把暗卫交到弟弟手中。他们兄弟同甘共苦三十多年,自然比儿子更能信任。
他弟弟早年就透漏出想出京就藩的意图,但当时天下战乱,朝中和暗卫也离不开他,遂不在提及。
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且他弟弟为了表忠心,怕是接到遥儿的传信,就会入宫找他请求。
是以小儿子早已睡熟,他还未入眠。他就是在等着弟弟前来,听听弟弟如何劝说自己同意。
他理智的清楚,这次不得不放人离开,但心底到底意难平。
八王在王府的书房中静坐了很久,到底是心中难安。今日去杜府吊唁,对着杜三那双看透一切的眼睛,他心里不是没有震惊的。
老太太走的不安生,虽然他皇兄派人动手进行了收尾,但到底杜家也不是吃素的。
老太太前几日贪吃了几块藕蟹酥饼,就开腹泻呕吐不止而亡。表面上老人家年纪大了,克化不了,折腾几日,没了也是正常。但老太太那症状,别人不知,他掌管暗卫,探查暗中消息和阴私,还是知道的。那分明是食物中毒的迹象。
蟹黄本身虽然寒凉,但并不会要人性命。怕就怕在,老太太食用了藕蟹酥饼后还吃了两个小柿子。蟹和柿子相克,呕吐恶心腹泻,对于一般人而言,不是太大的问题。但老太太毕竟上了年级,老人家实则是被折腾而死。
这害人的法子隐秘,哄着老太太吃柿子的丫头也在事后不知所踪。皇帝直接封了老太太一品诰命,就是想把这事压下去。
杜贤雨多么精明的人,岂能不知道皇帝的打算。但知道又如何,这世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只是按下杀害他母亲的凶手罢了。
杜府在愤怒,也得装出一副感激皇帝的模样。
杜府的反应他还看的明白,但在杜府守着不归的佳贵妃就让他惧怕。她似是而非的话,她不对劲的眼神,以及她让王妃传话的内容,都让他心惊肉跳。
他想到佳贵妃独自一人约她相见,想起她那魅惑的眼神,想起她那挑逗的话语,不知怎得就想起了当年的母后,圣母皇太后。
他母妃生他的时候难产而亡,又是圣母皇太后宫中的嫔妃,他一出生就被萧氏抱养了。他六哥被母后皇太后也就是当年的皇后萧氏养着,早早的封了太子。他却是被当时的萧妃养大的,他把她当作了自己的亲母妃。
直到她过世,他才明白,她一生中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儿子,她可以逼死摄政王,逼死她自己。
延和十年,先帝在他晚年最宠爱的杨美人宫中驾崩,杨美人被皇后逼着殉了葬。先帝死的蹊跷又匆忙,就像是一道不能碰触的底线,宫中议论纷纷。虽然六皇子养在皇后膝下,又早早的封了太子。但没有传位遗照,到底使得前面的兄长不服。
先帝的胞弟,梁景王带着萧国公的势力镇压了二皇子和三皇子等人,扶持年仅8岁的皇太子继位。第二年,小皇帝改元昭康。
萧氏一族作为后族势大,萧后以皇帝年幼为由,妄图垂帘听政。外有强敌环绕,内有凤阳王虎视眈眈,宗室又不敢让外戚专政,双方僵持之下,推举了镇压叛乱的梁景王摄政,年仅二十五岁的摄政王叔,开始了暂代小皇帝摄政。摄政王叔立誓,自己摄政只待小皇帝大婚后亲政,便还政于帝。
尽管母后皇太后断然拒绝,但圣母皇太后和萧氏俱都同意了宗室的建议。
摄政王开始了摄政生涯,王叔虽然年轻,但作为留京藩王,手里捏着大梁的精锐暗卫,在朝中手段凌厉,打压了萧氏的气焰。最终逼的萧氏不得不敛去锋芒,屈居人下。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因为摄政起了龌龊,二人对摄政王叔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母后皇太后极其嫌恶摄政王,她心心念念就是使萧氏一族恢复昔日荣光;而圣母皇太后因为摄政王救了她们母子的性命,对摄政王感激有加。圣母皇太后心心念念的不过是希望儿子的江山稳固绵延。
摄政王朝中事务繁忙,在宫中时有留宿。因为跟母后皇太后交恶,摄政王对着年轻的圣母皇太后很是尊重。
二人会就朝中的大事有商有量,圣母皇太后也存在帮着年幼的儿子拢络摄政王叔的意思。一来二去,二人就在一起了。
母后皇太后听说后,却并未敲打自己的侄女。因为她想要侄女自食恶果,想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把两人同时打落云端,想要恢复萧家的尊崇地位。
皇帝自幼被母后皇太后养大,皇太后再把他当作争权夺利的工具,也会有感情,是以一直瞒着皇帝。宫中的人慑于摄政王的淫威,自然不敢多嘴。
比皇帝小很多岁的八皇子,在皇帝登基后,还不满六岁后,因此一直住在圣母皇太后宫中。
昭康六年,他皇兄大婚后的第一新年,搬去皇子所的八皇子,溜到母后宫中,想给母后个惊喜。
八皇子记得他躲在他母后的衣柜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被一阵衣服撕扯和耳光以及争吵的声音吵醒。 ↑返回顶部↑
可比起这些好处来,他更放心把暗卫交到弟弟手中。他们兄弟同甘共苦三十多年,自然比儿子更能信任。
他弟弟早年就透漏出想出京就藩的意图,但当时天下战乱,朝中和暗卫也离不开他,遂不在提及。
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且他弟弟为了表忠心,怕是接到遥儿的传信,就会入宫找他请求。
是以小儿子早已睡熟,他还未入眠。他就是在等着弟弟前来,听听弟弟如何劝说自己同意。
他理智的清楚,这次不得不放人离开,但心底到底意难平。
八王在王府的书房中静坐了很久,到底是心中难安。今日去杜府吊唁,对着杜三那双看透一切的眼睛,他心里不是没有震惊的。
老太太走的不安生,虽然他皇兄派人动手进行了收尾,但到底杜家也不是吃素的。
老太太前几日贪吃了几块藕蟹酥饼,就开腹泻呕吐不止而亡。表面上老人家年纪大了,克化不了,折腾几日,没了也是正常。但老太太那症状,别人不知,他掌管暗卫,探查暗中消息和阴私,还是知道的。那分明是食物中毒的迹象。
蟹黄本身虽然寒凉,但并不会要人性命。怕就怕在,老太太食用了藕蟹酥饼后还吃了两个小柿子。蟹和柿子相克,呕吐恶心腹泻,对于一般人而言,不是太大的问题。但老太太毕竟上了年级,老人家实则是被折腾而死。
这害人的法子隐秘,哄着老太太吃柿子的丫头也在事后不知所踪。皇帝直接封了老太太一品诰命,就是想把这事压下去。
杜贤雨多么精明的人,岂能不知道皇帝的打算。但知道又如何,这世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只是按下杀害他母亲的凶手罢了。
杜府在愤怒,也得装出一副感激皇帝的模样。
杜府的反应他还看的明白,但在杜府守着不归的佳贵妃就让他惧怕。她似是而非的话,她不对劲的眼神,以及她让王妃传话的内容,都让他心惊肉跳。
他想到佳贵妃独自一人约她相见,想起她那魅惑的眼神,想起她那挑逗的话语,不知怎得就想起了当年的母后,圣母皇太后。
他母妃生他的时候难产而亡,又是圣母皇太后宫中的嫔妃,他一出生就被萧氏抱养了。他六哥被母后皇太后也就是当年的皇后萧氏养着,早早的封了太子。他却是被当时的萧妃养大的,他把她当作了自己的亲母妃。
直到她过世,他才明白,她一生中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儿子,她可以逼死摄政王,逼死她自己。
延和十年,先帝在他晚年最宠爱的杨美人宫中驾崩,杨美人被皇后逼着殉了葬。先帝死的蹊跷又匆忙,就像是一道不能碰触的底线,宫中议论纷纷。虽然六皇子养在皇后膝下,又早早的封了太子。但没有传位遗照,到底使得前面的兄长不服。
先帝的胞弟,梁景王带着萧国公的势力镇压了二皇子和三皇子等人,扶持年仅8岁的皇太子继位。第二年,小皇帝改元昭康。
萧氏一族作为后族势大,萧后以皇帝年幼为由,妄图垂帘听政。外有强敌环绕,内有凤阳王虎视眈眈,宗室又不敢让外戚专政,双方僵持之下,推举了镇压叛乱的梁景王摄政,年仅二十五岁的摄政王叔,开始了暂代小皇帝摄政。摄政王叔立誓,自己摄政只待小皇帝大婚后亲政,便还政于帝。
尽管母后皇太后断然拒绝,但圣母皇太后和萧氏俱都同意了宗室的建议。
摄政王开始了摄政生涯,王叔虽然年轻,但作为留京藩王,手里捏着大梁的精锐暗卫,在朝中手段凌厉,打压了萧氏的气焰。最终逼的萧氏不得不敛去锋芒,屈居人下。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因为摄政起了龌龊,二人对摄政王叔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母后皇太后极其嫌恶摄政王,她心心念念就是使萧氏一族恢复昔日荣光;而圣母皇太后因为摄政王救了她们母子的性命,对摄政王感激有加。圣母皇太后心心念念的不过是希望儿子的江山稳固绵延。
摄政王朝中事务繁忙,在宫中时有留宿。因为跟母后皇太后交恶,摄政王对着年轻的圣母皇太后很是尊重。
二人会就朝中的大事有商有量,圣母皇太后也存在帮着年幼的儿子拢络摄政王叔的意思。一来二去,二人就在一起了。
母后皇太后听说后,却并未敲打自己的侄女。因为她想要侄女自食恶果,想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把两人同时打落云端,想要恢复萧家的尊崇地位。
皇帝自幼被母后皇太后养大,皇太后再把他当作争权夺利的工具,也会有感情,是以一直瞒着皇帝。宫中的人慑于摄政王的淫威,自然不敢多嘴。
比皇帝小很多岁的八皇子,在皇帝登基后,还不满六岁后,因此一直住在圣母皇太后宫中。
昭康六年,他皇兄大婚后的第一新年,搬去皇子所的八皇子,溜到母后宫中,想给母后个惊喜。
八皇子记得他躲在他母后的衣柜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被一阵衣服撕扯和耳光以及争吵的声音吵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