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刀照雪 第91节(2 / 4)
红酥看着他们两人斗嘴,脸上也浮现出温婉的笑意。她盈盈施了一礼道:“这两日红酥与谢公子弹琴论诗,谢公子于琴之一道,可称大家。不知谢公子是否可以在襄阳多留几日,红酥尚有些许琴艺之心得想与谢公子切磋探讨。”
红酥在竟陵王府多年,与李放之间早有默契。见李放邀请谢王臣,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出言邀请。
谢公子果然道:“既然美人邀约,谢某人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他眼睛一转,转向李放,悠然道:“留下可以,但是一臣不事二主。若是让我留在襄阳,每日与这位红酥姑娘弹琴论文尚可,想让我替你李放卖命,那是绝无可能。”
李放知他心中始终对广陵王李昶有心结,却也不说破,微笑道:“谢公子远来是客,李放当然悉听尊意。只是我这地方局促,只怕委屈了谢大公子。”
谢王臣折扇轻摇道:“有如此美人为伴,又怎么谈得上委屈。当然,谢某也颇知为客之道,我特意为王爷准备了一份礼物——”
卓小星好奇道:“什么礼物?”
谢王臣固然爱美人,但是若说他真的会为了竟陵王府藏着一位大美人而来到襄阳,卓小星是不信的。而这份礼物,恐怕才是他此次来到襄阳的重点。以谢王臣一出手便是三十万两的手笔,卓小星很是好奇这次他又准备了些什么。
谢王臣拍了拍手道:“庾老、梅老、常老,你们出来吧——”
这时,从一旁的偏厅里转出三位老者,三人虽然看起来年龄颇长,但是精神矍铄,上前见礼道:“见过竟陵王。”
李放、卓小星、红酥皆是一头雾水地看着谢王臣,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我知道王爷最近在为慕容青莲在雉县的举动发愁,而这几个人恰好可以为王爷分忧。来,你们三位给王爷自我介绍一下……”
一人道:“小人庾东,以前乃是谢家在成都船厂的大掌柜,负责船厂的一应事宜。”
一人道:“小人梅信,以前乃是谢家在扬州船厂的画匠,负责船只一应大小部件图纸的设计绘制。”
一人道:“小人常明,以前乃是谢家在庐江船厂的匠造师,负责船舶的制造、修理、入水诸事。”
谢王臣这才悠然道:“几位师傅除了本人之外,另外各带了二十人左右的徒工弟子,只要选好场地,再征调足够的工匠与民夫,便可开工。”
李放呼吸一促,敢情谢王臣这是直接给他找了一个生产舰船的班底。有了这些人,西府自然亦可组建水军,在江面上与北梁的水军互相制衡。这对如今的襄阳局面,可真谓雪中送炭。但是——
他微微思考片刻,道:“多谢谢公子美意,然而我听说谢家造船有别于诸家,对每一件木材都需精心挑选打磨,造船工艺亦是精巧绝伦。虽然这样造出来的船只坚固无比,但工期甚长,一艘上好的大船从设计到建造完成至少也需两到三年。而如今战事在即,就算立即开工,又怎么来得及?”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所以这次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位师傅,还有足够建造二十余艘大船的精细木料,用这些木料来制作战船的核心部件,而其他不足的部分,只需在附近的山林中就地取材便可。有了这些,快则二月,慢则三月,便可建造出二十艘可航行于内河的战船。”
此言一出,不光李放,连卓小星都是目瞪口呆。这些精细木料与造船工匠的来源自然亦是谢家,谢王臣不仅挖谢家的墙角,甚至连造船的木料都被他偷运出来资敌。如此大的规模,难道谢家真的会不闻不问吗?
卓小星问道:“谢公子,你这样挖自己家的墙脚,难道就不怕被谢家老爷子知道吗?”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这几人虽然出身谢家,不过在今年六七月间便已退休,在家赋闲,自然也算不上谢家的人。既然不是谢家的人,那又怎么算得上是挖谢家的墙脚呢?”
他悠然道:“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但谢家家大业大,仅船厂就有成都、扬州、金陵、庐江、岳阳、会稽等诸多分号,这些分号的掌柜、匠人每年都会有辞职或者退休的,老爷子又怎么会全部知晓。这几人都是我谢某人最信得过的长辈,王爷尽管放心。至于木料,我也不瞒王爷,这些木料在今年七月,在谢家的账面上已经变成实打实的商船,交付给莱阳水家。”
卓小星疑问道:“莱阳水家?”
谢王臣道:“不错,就是有着‘海上水龙王’之称的莱阳水家,他们家的海船很多是由我谢家所造。我和他们家的大掌柜曾经有过一点交情,刚好在六月间,水大掌柜曾有求于我,我便与她交易,让她以水家的名义订购商船,然后我再暗中将这一批造船的木料扣下。就算有人发现不对,问到莱阳水家,大掌柜也只会一口咬定,已经收到商船。这样,即使是老爷子亲自查账,也不会查出任何端倪。”
今年六七月,李放算了时间,那个时候应该谢王臣刚从成都回到金陵不久之后,还没有被逐出谢家,仍然是谢家的继承人。几位谢家匠师都在这一个时间退休,他甚至从谢家的船厂扣留下足够制造二十余艘战船的精细木料。难道说,从那个时候起谢王臣便在筹谋今日之事?
他心中感激,正要出声言谢。却正对上谢王臣湛若星月的目光:“王爷也不必谢我。逢此乱世,便如风暴中行舟,我们南周还是需要一个强力的操舵手,你竟陵王无论如何也是比李昶更好的选择。只有像王爷您这样的人守住国门,像我这样的庸人才能有苟全之地,赏花醉酒,王爷你说不是吗?”
李放粲然一笑道:“若是谢大公子也算庸人,那世间便再无良材美玉了。”
第132章 东线战事
淮南城。
郡守府之中, 李昶身着甲胄,一卷一卷地翻看着桌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军册。 ↑返回顶部↑
红酥在竟陵王府多年,与李放之间早有默契。见李放邀请谢王臣,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出言邀请。
谢公子果然道:“既然美人邀约,谢某人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他眼睛一转,转向李放,悠然道:“留下可以,但是一臣不事二主。若是让我留在襄阳,每日与这位红酥姑娘弹琴论文尚可,想让我替你李放卖命,那是绝无可能。”
李放知他心中始终对广陵王李昶有心结,却也不说破,微笑道:“谢公子远来是客,李放当然悉听尊意。只是我这地方局促,只怕委屈了谢大公子。”
谢王臣折扇轻摇道:“有如此美人为伴,又怎么谈得上委屈。当然,谢某也颇知为客之道,我特意为王爷准备了一份礼物——”
卓小星好奇道:“什么礼物?”
谢王臣固然爱美人,但是若说他真的会为了竟陵王府藏着一位大美人而来到襄阳,卓小星是不信的。而这份礼物,恐怕才是他此次来到襄阳的重点。以谢王臣一出手便是三十万两的手笔,卓小星很是好奇这次他又准备了些什么。
谢王臣拍了拍手道:“庾老、梅老、常老,你们出来吧——”
这时,从一旁的偏厅里转出三位老者,三人虽然看起来年龄颇长,但是精神矍铄,上前见礼道:“见过竟陵王。”
李放、卓小星、红酥皆是一头雾水地看着谢王臣,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我知道王爷最近在为慕容青莲在雉县的举动发愁,而这几个人恰好可以为王爷分忧。来,你们三位给王爷自我介绍一下……”
一人道:“小人庾东,以前乃是谢家在成都船厂的大掌柜,负责船厂的一应事宜。”
一人道:“小人梅信,以前乃是谢家在扬州船厂的画匠,负责船只一应大小部件图纸的设计绘制。”
一人道:“小人常明,以前乃是谢家在庐江船厂的匠造师,负责船舶的制造、修理、入水诸事。”
谢王臣这才悠然道:“几位师傅除了本人之外,另外各带了二十人左右的徒工弟子,只要选好场地,再征调足够的工匠与民夫,便可开工。”
李放呼吸一促,敢情谢王臣这是直接给他找了一个生产舰船的班底。有了这些人,西府自然亦可组建水军,在江面上与北梁的水军互相制衡。这对如今的襄阳局面,可真谓雪中送炭。但是——
他微微思考片刻,道:“多谢谢公子美意,然而我听说谢家造船有别于诸家,对每一件木材都需精心挑选打磨,造船工艺亦是精巧绝伦。虽然这样造出来的船只坚固无比,但工期甚长,一艘上好的大船从设计到建造完成至少也需两到三年。而如今战事在即,就算立即开工,又怎么来得及?”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所以这次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位师傅,还有足够建造二十余艘大船的精细木料,用这些木料来制作战船的核心部件,而其他不足的部分,只需在附近的山林中就地取材便可。有了这些,快则二月,慢则三月,便可建造出二十艘可航行于内河的战船。”
此言一出,不光李放,连卓小星都是目瞪口呆。这些精细木料与造船工匠的来源自然亦是谢家,谢王臣不仅挖谢家的墙角,甚至连造船的木料都被他偷运出来资敌。如此大的规模,难道谢家真的会不闻不问吗?
卓小星问道:“谢公子,你这样挖自己家的墙脚,难道就不怕被谢家老爷子知道吗?”
谢王臣微微一笑,道:“这几人虽然出身谢家,不过在今年六七月间便已退休,在家赋闲,自然也算不上谢家的人。既然不是谢家的人,那又怎么算得上是挖谢家的墙脚呢?”
他悠然道:“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但谢家家大业大,仅船厂就有成都、扬州、金陵、庐江、岳阳、会稽等诸多分号,这些分号的掌柜、匠人每年都会有辞职或者退休的,老爷子又怎么会全部知晓。这几人都是我谢某人最信得过的长辈,王爷尽管放心。至于木料,我也不瞒王爷,这些木料在今年七月,在谢家的账面上已经变成实打实的商船,交付给莱阳水家。”
卓小星疑问道:“莱阳水家?”
谢王臣道:“不错,就是有着‘海上水龙王’之称的莱阳水家,他们家的海船很多是由我谢家所造。我和他们家的大掌柜曾经有过一点交情,刚好在六月间,水大掌柜曾有求于我,我便与她交易,让她以水家的名义订购商船,然后我再暗中将这一批造船的木料扣下。就算有人发现不对,问到莱阳水家,大掌柜也只会一口咬定,已经收到商船。这样,即使是老爷子亲自查账,也不会查出任何端倪。”
今年六七月,李放算了时间,那个时候应该谢王臣刚从成都回到金陵不久之后,还没有被逐出谢家,仍然是谢家的继承人。几位谢家匠师都在这一个时间退休,他甚至从谢家的船厂扣留下足够制造二十余艘战船的精细木料。难道说,从那个时候起谢王臣便在筹谋今日之事?
他心中感激,正要出声言谢。却正对上谢王臣湛若星月的目光:“王爷也不必谢我。逢此乱世,便如风暴中行舟,我们南周还是需要一个强力的操舵手,你竟陵王无论如何也是比李昶更好的选择。只有像王爷您这样的人守住国门,像我这样的庸人才能有苟全之地,赏花醉酒,王爷你说不是吗?”
李放粲然一笑道:“若是谢大公子也算庸人,那世间便再无良材美玉了。”
第132章 东线战事
淮南城。
郡守府之中, 李昶身着甲胄,一卷一卷地翻看着桌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军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