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第1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间屋子略贵一些,上个租客走后已经两个月没有租出去了,现在看着这间房子有望租出去,那一个月就能多三十块钱收入,所以老太太很高兴了。
  沐颜咂舌,不愧是上海,这租金可真够贵的,苏州那么大一间院子一个月租金才五块钱,这里只是一栋楼里的一间房,一个月下来就要将近三十五块钱。
  现在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租了房子真真是给房东打工了,这点倒和后世没什么差别。
  不过房子该租还是得租的。
  交了押金和这个月的租金,双方签了一个租契,这房子就算租下来了,他们一家三口也算是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有了立脚之地。
  拿了钥匙上了三楼,沐颜打开房门,嘟嘟早就累得在沐苏城怀里睡熟了,把小家伙放在卧室的床上,两兄妹打水将屋子整个清扫了一遍。
  两间卧室差不多大,一人一间,里面放着床和简单的衣柜,小客厅里放了一张方桌,方桌边围着四个椅子,够一家子吃饭了。客厅外面有个两三平的小阳台,可以用来晾晒衣服,还有可以做饭的小厨房和用来洗澡的浴室,这样一看,虽然房租小贵了点,但这间房子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房间虽然已经打扫得干净整洁了,可里面光秃秃的,什么家当也没有,连基本的床铺被褥都得重新买,那些杀千刀的人,害得他们之前在苏州置办的东西一件都没能带走。
  现在好了,又得重新花费一笔钱。
  嘟嘟睡着,家里得留个人,沐颜便一个人去了街上置办东西,不得不说,住在这里的好处着实不少,起码的购物需求就很容易满足。
  这条街对面就是租界,他们住在沿街商铺后面的一条街道上,出来就是一连串的烟纸店、大饼店、火腿店、杂货店、煤球店、裁缝店、成衣店、饭馆和布店,周边还有诊所、小学、中学、学校和银行,买东西什么的再方便不过了。
  沐颜在弹棉花的店里买了两床被褥和床单被套,付了定金让人直接送到家里去,之后又去了粮店、杂货店、煤球店各个店里置办必要的生活用品,因为离得近,都让人直接送去了家里,等所有东西都置办好了回去,已经快到傍晚了。
  嘟嘟已经睡醒了,见沐颜回来立刻扑过去抱住她的腿,“妈妈出去怎么不叫上我,我也会买东西的。”
  沐颜抬腿拖着他走,心想那会儿你睡得跟小猪似的,叫醒了还不知道怎么闹呢。
  “起来,妈妈给你买了新衣服,要不要试试看。”
  嘟嘟闻言立马跳起来,心里美滋滋的,他可喜欢新衣服了,这孩子很臭美,因为知道自己长得好,所以格外喜欢打扮自己,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就很喜欢做衣服,只他一个人的衣服,就比宫里那些千娇百媚的娘娘们还多,他爹还喜欢惯着,总吩咐尚衣局给他置办新衣服。
  到了这里,想天天做新衣是不可能的,没那个条件,所以嘟嘟格外爱惜自己的每一身衣服,这次来上海,他们三个只各自带了一身换洗的衣服,其他的全在苏州,所以,他老早就想再买新的了。
  沐颜给嘟嘟买的是一件蓝色的小长袖和卡其色的背带裤,顺道还给他搭了个小鸭舌帽,一身衣服换下来看着很新潮很可爱,嘟嘟自己也很满意,绕着屋里的小镜子看来看去,吃饭的时候都不肯换下来。
  晚饭是沐苏城做的,简单地炒了两个菜烧了粥,吃完饭外面楼道开始喧哗起来,走廊里的电灯也亮了起来,大概是外头做工的邻居回来了。
  他们这层除了自家还有两户人家,听房东说,一家是在附近摆摊卖吃食,家里有两个孩子,日子还算过得去,另一家男人在报社工作,女人在西餐馆做服务员,两人还没孩子,但没孩子花费小,日子反而过得很不错。
  回来的大概是那家卖吃食的邻居,因为说话声中夹杂着孩子嫩嫩的嗓音,一阵动静后,走廊里飘进来炒菜的刺啦声,还有孩子的玩闹声。
  嘟嘟闲着无聊想去外面看热闹,沐颜便也跟着去和隔壁的邻居打个招呼。
  隔壁的邻居大姐姓马,她家那口子姓王,两人在火车站街口那边卖酥茶和卷饼,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离这儿不远的初中上学,小儿子六岁,叫王小虎,看着比嘟嘟高不了多少。
  沐颜跟对方拉着家常,嘟嘟和王小虎凑在一起小声说话。
  马大姐知道沐颜是今天新搬进来的,猜想着她能租得起隔壁的屋子,家里想来是不差钱的,不像自己家里,看着一个月能赚几十块钱,可房租加上大儿子的学费,还有一家子吃喝拉撒,实在剩不下几块钱,眼看着小儿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家里还得省吃俭用给他攒些钱备着上学。
  当人父母的,总想给自家孩子最好的,所以宁愿自己吃苦受累,风里来雨里去,也得叫孩子去上学,将来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过虽然辛苦,但马大姐的两个儿子都是极懂事的,大儿子学习刻苦,回来也帮着父母做些家务,小儿子就更让人心疼了。
  六岁的小孩子,平时就在父母摆摊的那条街上当小报童,向路上过往的行人叫卖报纸。
  说起这个,王小虎小朋友还把自己平时背着的小报箱拿出来给嘟嘟看,报箱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做的,重量很轻,看着小小的,但是也装得下几十份报纸。
  嘟嘟看着很新奇了,于是让王小虎把报箱弄到自己身上,背着神气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