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番外长远之计(1 / 3)
李素重返会稽已经是207年的三月份,所以他抵达句章县时,毫不意外地遇到了已经调任的诸葛亮的迎接。
当然,还有特地把军务和驻防工作交给副将、返航来会稽述职的甘宁。
诸葛亮在青、徐的任期是三年,比李素总督东部四州事务的任期要长一年,但李素回去休假了一年,名义上是为蔡邕“守孝”,所以他师徒俩的任期又重新凑齐了。
正月的时候,诸葛亮就跟新来的青州布政使、徐州布政使交接了工作,最后巡视了一下二月春耕的工作,确保不耽误民政,随后就沿着海路南下。
因为青州到会稽更近一些,诸葛亮自然比恩师提早抵达,还略做准备。
李素看到诸葛亮那么勤勉,也是颇为嘉许:“阿亮,有心了,又没什么大仗要打,不过是巡视安抚新征服地区,哪有那么多可准备的。”
诸葛亮一点都不托大:“恩师乃大汉丞相,丞相代天巡狩,安抚远人,岂可不慎?又岂能不郑重?船只水师,自然都要精心筹备,不可有万一风险,以伤朝廷体面。”
诸葛亮先解释了几句,随后引着李素进城先歇息,把行程大致说了一下,明日去码头和船厂视察检阅,再徐徐择日出航。
闲聊之中,诸葛亮也不由感慨:
“陛下与恩师之互信,也当真堪称古今之盛轨了。为君者不忌臣下在异域经营,为臣者也不惧久离中枢、权柄旁落、渐渐为其他近幸之臣蚕食。弟子一度以为,陛下不会再放恩师长年外任四方的。”
一个丞相,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确实不太像话,尤其是现在战争规模已经明显控制住了,周边四夷都是小打小闹,也不配李素亲自处理。
当然,以后要是对鲜卑或者其他草原民族大规模动手,那还是可以让三公甚至更高级别的大臣督师的,但也不该是丞相,而是大将军出手。
毕竟汉朝从卫青开始,直到窦宪,大将军亲自征伐草原的先例多得是。
面对弟子的担忧,李素也是轻松地予以宽解:“陛下知我疏懒成性,而且这些年天下初定、正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这才频频借故准我四处巡狩。
等这两年任期也结束,朝廷的抄引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百姓民力也得以恢复,很多之前拖延的大兴土木举措也就可以重新展开。
到时候,朝廷官制税制、科举细则,也可以重新调整。四十岁后,估计也没机会长年离京了。”
李素对自己的中长期规划还是很清晰的。他今年账面年龄三十八了,实际肉身年龄三十五。等他账面年龄四十岁后,肯定要一直留在雒阳了。
以后就算能离京,最多也就是为期几个月的告假或者有临时差事,不可能再有连续几年出京的日子,所以要好好珍惜眼前了。
哪怕将来大汉有了新的地理大发现,估计李素本人也没机会亲自踏足“旅游”,从此被关在河洛平原。
当丞相苦啊,他这样已经是刘备特别优待他,知道他还年轻。换做别的时期的丞相,哪有这些自由。
李素已经有点理解汉灵帝这些昏君,为什么要大兴土木修西园毕圭苑,为什么后世皇帝要修诸如圆明园的皇家园林、要集“万园之园”,把天下各国景致建筑都搬进来。
还不是因为皇帝没法到处旅游!
诸葛亮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主要他还没走到要入主中枢的年纪。但听了恩师的分析,他也意识到了储备和培养能够独当一面对外开拓的人才的重要性。
如今的大汉天下,对于开拓的地理发现、物种交换的好处,有充分认识的,也就李素和诸葛亮师徒二人。
周瑜勉强算懂一点地理发现,但周瑜对物种交换价值的认知不够深刻,也不懂除了航海和造船以外的其他理工科知识。甘宁太史慈那些人就更是如此了。
而且周瑜有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他是穷途末路而来的降将,至少未来多年不可能信任他独当一面控制新开拓领土。
之前的对三韩和邪马台征服过程中,周瑜已经算是赶上了末班车,帮着甘宁当向导,算是立了一功。
加上刚投降来的时候、周瑜本身也有一定的官位级别,如今勉强够资格充任甘宁的副将,但职号依然是个杂号将军。
比如这次甘宁回航扬州、迎接李素的这段时间,周瑜可以暂时监领筑紫岛(九州)的移民和建设政务,但只有几个月的临时任期,甘宁一回去他还得交权。
诸葛亮把这些因果想明白,建议道:“恩师既有此虑,趁着最后外任这两年,倒是该在扬州设置筹办学宫,教授航海、探险、开拓诸般实用之学。 ↑返回顶部↑
当然,还有特地把军务和驻防工作交给副将、返航来会稽述职的甘宁。
诸葛亮在青、徐的任期是三年,比李素总督东部四州事务的任期要长一年,但李素回去休假了一年,名义上是为蔡邕“守孝”,所以他师徒俩的任期又重新凑齐了。
正月的时候,诸葛亮就跟新来的青州布政使、徐州布政使交接了工作,最后巡视了一下二月春耕的工作,确保不耽误民政,随后就沿着海路南下。
因为青州到会稽更近一些,诸葛亮自然比恩师提早抵达,还略做准备。
李素看到诸葛亮那么勤勉,也是颇为嘉许:“阿亮,有心了,又没什么大仗要打,不过是巡视安抚新征服地区,哪有那么多可准备的。”
诸葛亮一点都不托大:“恩师乃大汉丞相,丞相代天巡狩,安抚远人,岂可不慎?又岂能不郑重?船只水师,自然都要精心筹备,不可有万一风险,以伤朝廷体面。”
诸葛亮先解释了几句,随后引着李素进城先歇息,把行程大致说了一下,明日去码头和船厂视察检阅,再徐徐择日出航。
闲聊之中,诸葛亮也不由感慨:
“陛下与恩师之互信,也当真堪称古今之盛轨了。为君者不忌臣下在异域经营,为臣者也不惧久离中枢、权柄旁落、渐渐为其他近幸之臣蚕食。弟子一度以为,陛下不会再放恩师长年外任四方的。”
一个丞相,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确实不太像话,尤其是现在战争规模已经明显控制住了,周边四夷都是小打小闹,也不配李素亲自处理。
当然,以后要是对鲜卑或者其他草原民族大规模动手,那还是可以让三公甚至更高级别的大臣督师的,但也不该是丞相,而是大将军出手。
毕竟汉朝从卫青开始,直到窦宪,大将军亲自征伐草原的先例多得是。
面对弟子的担忧,李素也是轻松地予以宽解:“陛下知我疏懒成性,而且这些年天下初定、正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这才频频借故准我四处巡狩。
等这两年任期也结束,朝廷的抄引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百姓民力也得以恢复,很多之前拖延的大兴土木举措也就可以重新展开。
到时候,朝廷官制税制、科举细则,也可以重新调整。四十岁后,估计也没机会长年离京了。”
李素对自己的中长期规划还是很清晰的。他今年账面年龄三十八了,实际肉身年龄三十五。等他账面年龄四十岁后,肯定要一直留在雒阳了。
以后就算能离京,最多也就是为期几个月的告假或者有临时差事,不可能再有连续几年出京的日子,所以要好好珍惜眼前了。
哪怕将来大汉有了新的地理大发现,估计李素本人也没机会亲自踏足“旅游”,从此被关在河洛平原。
当丞相苦啊,他这样已经是刘备特别优待他,知道他还年轻。换做别的时期的丞相,哪有这些自由。
李素已经有点理解汉灵帝这些昏君,为什么要大兴土木修西园毕圭苑,为什么后世皇帝要修诸如圆明园的皇家园林、要集“万园之园”,把天下各国景致建筑都搬进来。
还不是因为皇帝没法到处旅游!
诸葛亮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主要他还没走到要入主中枢的年纪。但听了恩师的分析,他也意识到了储备和培养能够独当一面对外开拓的人才的重要性。
如今的大汉天下,对于开拓的地理发现、物种交换的好处,有充分认识的,也就李素和诸葛亮师徒二人。
周瑜勉强算懂一点地理发现,但周瑜对物种交换价值的认知不够深刻,也不懂除了航海和造船以外的其他理工科知识。甘宁太史慈那些人就更是如此了。
而且周瑜有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他是穷途末路而来的降将,至少未来多年不可能信任他独当一面控制新开拓领土。
之前的对三韩和邪马台征服过程中,周瑜已经算是赶上了末班车,帮着甘宁当向导,算是立了一功。
加上刚投降来的时候、周瑜本身也有一定的官位级别,如今勉强够资格充任甘宁的副将,但职号依然是个杂号将军。
比如这次甘宁回航扬州、迎接李素的这段时间,周瑜可以暂时监领筑紫岛(九州)的移民和建设政务,但只有几个月的临时任期,甘宁一回去他还得交权。
诸葛亮把这些因果想明白,建议道:“恩师既有此虑,趁着最后外任这两年,倒是该在扬州设置筹办学宫,教授航海、探险、开拓诸般实用之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