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2 / 2)
一行人匆匆沿着山路向下逃去,这条路在山的背面,静谧幽静,正好与在前山激斗的战场位置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让她们诧异的是,当她们抵达山脚,一艘渔船已经停在了岸边,船上一人看起来心神不定,在船头来回踱步,察觉到动静,那船夫抬头望来,正好对上一群刚刚奔逃下山的少女,一时间两边人都愣了一下。
——那是当初送沈如玉上山,在船上还被嘲笑了一顿的船夫,她还记得,他好像叫做……李招妹。
孔清阳正要发难,那船夫的视线却落在了沈如玉身上,他似乎看见了她露出了恳求的神色,怔了好一会儿后,突然朝她们招了招手,“上船!”
他知道山前正在混战,然而此刻看见沈如玉她们逃向这里,却误以为是官军被击退了,一想到战后土匪们可能对她们做的粗暴事情,李招妹就发现自己不忍心让那张温柔的笑脸上出现痛苦的神色。
卫南就是在沈如玉绝处逢生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了山头之上,他望见了沈如玉即将上船的身影,搭弓瞄准,厉声而喝,“沈如玉!!”
当时她下意识的应声回头,正好看见对方燃烧着仇恨的火焰的双眸中,满是刻骨的恨意。
好在他们距离有些过远,再出色的箭术也未免要失了准头,不然一箭穿胸的话,就是神仙也救不了沈如玉。
沈如玉原本以为他恨的是她将他打晕后逃走,直到后来她看见了城门口处的首级,才知道他那样汹涌的恨意从何而来——在她下山后,没有搜到她下落的官军显然迁怒于土匪,而展开了凶残的报复,那个时候,或许卫姨就已经被杀了。
在现代,有许多国家都废除了死刑,并鼓吹罪犯的人权,但沈如玉却并不追求这样的“文明”,杀人偿命,有些罪恶,只有用死亡来告慰那些倍感痛苦的受害者,但她却并不知道,卫姨的罪恶应不应该让她受到如此对待。
……被割下头颅,以匪首的身份放在头颅尸堆的最上方,她的无头尸体,还要被悬挂于城头之上。
也许是应该的,虽然她对沈如玉很好,但在她所不知道的时候,卫姨或许坑害过无数无辜的人命,那些受害者如果知道了她的遭遇,没准会拍手称快,那样的话,沈如玉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她觉得有些疲倦,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的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了,这个还有些野蛮的时代的某些规则,即使她到了这里十几年,也做不到入乡随俗。
它们毕竟突破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的道德底线,但沈如玉并没有能力改变它们——因为就目前来说,这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现实的做法,难以评判对错,她只能疲倦的别开视线,随它而去。
古时候的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沈如玉原本以为她在京师里,已经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足够的了解了,但是出来之后,她才发觉这个世界比她想象的更……更……
更什么呢?更落后?
沈如玉虽然能够切实的感觉到,却无法确切的形容出来。
这种感受在沈南风身上她体会过,在李瞾身上她体会过,在君后身上她体会过,在温明,宋瑾身上,她都体会过——
而卫南那样深刻的恨意让她所有零碎的感受,突然被刺激整合到了一起,让沈如玉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某种特质,她一直抗拒和排斥着的特质,而这件算得上她两辈子中遇到过的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也让沈如玉在过去了好几天之后,依然无法释怀。
虽然她告诉自己,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说,一方是横路多时,劫掠良民的土匪,一方是为民除害“解救人质”的官军——虽然解救人质有待考虑,不过为民除害却的确算是真的——因此不管怎么想,都不应该是剿匪这方的错,而卫南,他的母亲身为匪首,被诛灭其实并不冤枉,他的恨意可以理解,不过总有些罪犯不会反省自己的罪行,却只怨恨着将他们抓捕入狱的警察。 ↑返回顶部↑
让她们诧异的是,当她们抵达山脚,一艘渔船已经停在了岸边,船上一人看起来心神不定,在船头来回踱步,察觉到动静,那船夫抬头望来,正好对上一群刚刚奔逃下山的少女,一时间两边人都愣了一下。
——那是当初送沈如玉上山,在船上还被嘲笑了一顿的船夫,她还记得,他好像叫做……李招妹。
孔清阳正要发难,那船夫的视线却落在了沈如玉身上,他似乎看见了她露出了恳求的神色,怔了好一会儿后,突然朝她们招了招手,“上船!”
他知道山前正在混战,然而此刻看见沈如玉她们逃向这里,却误以为是官军被击退了,一想到战后土匪们可能对她们做的粗暴事情,李招妹就发现自己不忍心让那张温柔的笑脸上出现痛苦的神色。
卫南就是在沈如玉绝处逢生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了山头之上,他望见了沈如玉即将上船的身影,搭弓瞄准,厉声而喝,“沈如玉!!”
当时她下意识的应声回头,正好看见对方燃烧着仇恨的火焰的双眸中,满是刻骨的恨意。
好在他们距离有些过远,再出色的箭术也未免要失了准头,不然一箭穿胸的话,就是神仙也救不了沈如玉。
沈如玉原本以为他恨的是她将他打晕后逃走,直到后来她看见了城门口处的首级,才知道他那样汹涌的恨意从何而来——在她下山后,没有搜到她下落的官军显然迁怒于土匪,而展开了凶残的报复,那个时候,或许卫姨就已经被杀了。
在现代,有许多国家都废除了死刑,并鼓吹罪犯的人权,但沈如玉却并不追求这样的“文明”,杀人偿命,有些罪恶,只有用死亡来告慰那些倍感痛苦的受害者,但她却并不知道,卫姨的罪恶应不应该让她受到如此对待。
……被割下头颅,以匪首的身份放在头颅尸堆的最上方,她的无头尸体,还要被悬挂于城头之上。
也许是应该的,虽然她对沈如玉很好,但在她所不知道的时候,卫姨或许坑害过无数无辜的人命,那些受害者如果知道了她的遭遇,没准会拍手称快,那样的话,沈如玉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她觉得有些疲倦,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的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了,这个还有些野蛮的时代的某些规则,即使她到了这里十几年,也做不到入乡随俗。
它们毕竟突破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的道德底线,但沈如玉并没有能力改变它们——因为就目前来说,这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现实的做法,难以评判对错,她只能疲倦的别开视线,随它而去。
古时候的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沈如玉原本以为她在京师里,已经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足够的了解了,但是出来之后,她才发觉这个世界比她想象的更……更……
更什么呢?更落后?
沈如玉虽然能够切实的感觉到,却无法确切的形容出来。
这种感受在沈南风身上她体会过,在李瞾身上她体会过,在君后身上她体会过,在温明,宋瑾身上,她都体会过——
而卫南那样深刻的恨意让她所有零碎的感受,突然被刺激整合到了一起,让沈如玉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某种特质,她一直抗拒和排斥着的特质,而这件算得上她两辈子中遇到过的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也让沈如玉在过去了好几天之后,依然无法释怀。
虽然她告诉自己,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说,一方是横路多时,劫掠良民的土匪,一方是为民除害“解救人质”的官军——虽然解救人质有待考虑,不过为民除害却的确算是真的——因此不管怎么想,都不应该是剿匪这方的错,而卫南,他的母亲身为匪首,被诛灭其实并不冤枉,他的恨意可以理解,不过总有些罪犯不会反省自己的罪行,却只怨恨着将他们抓捕入狱的警察。 ↑返回顶部↑